南平7月7日电(通讯员 黄辉)为深刻学习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进一步提出的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理念。7月7日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赴南平市浦城县“大食物观主题”水稻产业服务实践队走进乡土深处,深入水稻制种田,探寻绿色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队了解到,过往农户种植水稻时,如果有制种流程的操作不当就容易遇到水稻花期不育的现象,随即容易导致水稻的颗粒无收。
金黄恰似麦浪翻涌,广袤无垠的稻田,洋溢着生机与希望的景象,如同大地的丰收诗篇。如今的浦城县,一片稻田,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户,“福建浦城水稻种业科技小院”改良了农民的制种技术、改变了浦城乡村落后的容貌,实质有效促进水稻产业向好发展。
实践队员们首先参观了福建浦城水稻种业科技小院。在这里,队员们了解到,该科技小院积极推动浦城县形成了政、产、学、研联动的良好局面,科技的强大赋能极大地促进了浦城种、粮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在福建浦城水稻种业小院合影留念 朱耀东 供图
随后,指导老师在制种基地为队员们悉心讲解水稻制种的原理和流程。队员们全神贯注地倾听,还就疑惑之处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通过老师的讲解,实践队员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印象,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把握和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图为林荔辉老师为实践队员介绍水稻制种相关知识 朱耀东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和指导老师在制种基地合影留念 朱耀东 供图
下午,实践队员们来到忠信镇水稻科技展厅。吴建副镇长、黄祖平镇副书记和巫明让村党委书记亲自为队员们进行讲解,详细阐述了忠信镇水稻制种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显著优势。通过他们的生动介绍,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忠信镇水稻制种产业从起步到壮大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
图为吴建副镇长、黄祖平镇副书记和巫明让村党委书记实践为队员们讲解浦城水稻制种的发展历史 黄辉 供图
这一天的行程,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与农业结合的力量,以及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为推动水稻制种产业发展所付出的努力。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三下乡活动收获颇丰,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