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月9日电】 (通讯员:杨丛语)
8月21日,天气晴朗,微风徐徐。来自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们正式踏上探索征程,开启以返贫问题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此次调研中,“耘韧求真”团队以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与永福县百寿镇、三河村为调研对象调查了脱贫地区返贫的可能性。
调研第一站是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党群服务中心潘施瑩书记的热情介绍下,调研团队了解到当地人民的经济产业与相应扶持政策。切实感悟乡村返贫现状与村民的真实生活状况。在村党支部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寨村建立了维护梯田、景区开发、利润分红的有机循环模式。村民通过维护梯田获得分红,再通过在景区发展民宿等特色服务业不断提升自身收入水平,形成了“维护、分红、再发展”的有机模式,除少量特殊因病返贫问题外,返贫问题在农村未有发展苗头与规模化发展迹象。
调研第二站,“耘韧求真”团队来到了永福县百寿镇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永福县百寿镇主要形成了以特色产业收入为主,旅游业以及文化产业为辅的经济发展模式。百寿村主要以罗汉果加工业为主,特色文化自然保护区发展为辅的产业模式进行发展。百寿镇关心民生大事,重视群众利益。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百寿镇依靠当地特色的罗汉果、砂糖橘种植加工业等行业,由党员带头,完成了脱贫任务。在日常生产工作中,政府和村委会积极主动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功反制了返贫问题的发生,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调研第三站,调研团队来到了永福县三河村。三河村与百寿镇发展路径相似,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明显。三河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沙糖桔。三河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虽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成果,但是本地产业的发展进度与层次仍有待加快提高,防止返贫任务相对较重。
最后,团队成员参观了百寿镇烈士陵园,用革命先烈勇敢伟大的红色精神坚定自身红色信仰。
本次调研中,团队吸收了社会实践调研的社会化丰富经验,充分了解了返贫问题的本质与相关地点的实际情况,培养了团队成员的社会实践能力,本次调研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