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家庭教育读书感想之《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发布时间:2023-10-0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1.“中毒”的孩子很难摆脱毒害

  “有毒”的家庭和家长会使孩子们深受毒害,其内在影响即便是在父母去世后,也紧紧束缚子女的思想。这种毒害思想会影响孩子工作、婚姻、交友等各方面,而且很难实现自我救赎。

  2.子女自觉承担过错

  未成年子女在面对原生家庭问题时,总是会自觉地把过错(如,父母离婚自己被遗弃,性虐待,父母酗酒等)归咎于自己身上,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压力,摧毁了自信。

  3.伪装“正常家庭”使孩子无法表达自己情感

  “正常家庭”的伪装让孩子不停地否定情感和感知能力的正确性,被迫与自己说谎,并让其时时刻刻保持警惕,维护着家庭表面上的“和谐与正常”。长大以后,孩子们会丧失自信,且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看法。

  4.“有毒家庭”大部分是父母双方的过错,让孩子受到双重背叛与伤害

  比如,父亲酗酒并且家暴孩子时,母亲多数避而不见,将自己也放在了“需要被保护的孩子”的角色上,而非一个为孩子付出、保护孩子的母亲的角色,甚至在孩子成年后试图反抗时,挺身为父亲辩解。

  5.健康的家庭和“有毒的家庭”的区别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一般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这样的家庭制造了混淆不清的个人界限、不分彼此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潜意识里,家庭成员对于自己和别人的界限、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表示亲密,经常要压制每个成员的个性。

作者:徐嘉瞳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爱心义诊进社区,健康关爱暖民心
  • 为进一步丰富居民群众健康养生知识,重点加强辖区老年群体疾病防范意识,同时弘扬中医特色传统文化,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双岗街道
  • 09-30
  • 重庆城管院学子三下乡: “乡伴童行·爱在夕阳”发展成就观
  • 梦想开花小队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同心逐梦绘“疆”来——“宁伊同行,‘三生’共赢”小分队赴
  • “环保知识,宁学伊用” ——走进江苏省和筑科技有限公司
  • 朝阳队伍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