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不啻微芒 造炬成阳----以留法勤工俭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3-09-2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了响应二十大的号召,宣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自立自强的红色精神以及红色事迹,并贯彻宣传“强国有我”精神,团队实地参观了位于保定市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通过近距离观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人物的旧物、人物事迹陈列以及工作人员介绍,了解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背景,体会了历史风云人物的生活轨迹和思维活动。在感叹于历史的厚重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先驱的革命精神之后,也更加清晰地体会到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艰辛、困难,以及那超越困难之上仍然闪耀至今的伟大留法勤工俭学精神的内核。随后,通过采访部分工作人员和游客,整个团队对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的底蕴和“自强、自信、求知、不屈”的留法勤工俭学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断反思讨论,加深团队对红色教育基地宣传与发展创新性方法的研究。

在本次调研期间,本团队面向以高校师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等发放了七百多份调研问卷,并且开展了校园内的宣讲会,在今日头条、今日大学生、多彩大学生等门户网站发表了相关新闻稿,在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团委等公众号平台也相继发表推送。同时,在抖音,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发表相关宣传视频等方式让历史重现,拓宽宣传的广度,加深宣传的深度,努力让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伟大精神能够在今天的新时代发扬光大。团队采用自媒体与学校、纪念馆联动等宣传方式扩大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及其精神的影响力,让更多青年人能认识并且接受宣传,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奋发向上,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

本团队通过综合调研问卷以及采访情况综合发现了以下问题:

首先,本地红色教育基地的宣传工作地域局限性较高。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对前来参观者的吸引力需要增强,讲解和游览形式有待创新,需结合VR,3D投影等新技术,使游客与展览内容交互性更强,更能身临其境体会革命先辈所处背景。宣传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人们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这段历史,乃至对本地红色教育基地的了解有些不足,对它们的关注度还处于一个不足的位置。因此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的知名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基地内展示内容对游客的吸引度不高,若要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那就需要纪念馆、教育基地等传播媒介采用更有效、更创新的方式,让人们更为主动地学习吸纳红色文化。应该增加新的展览形式,相关单位在年轻人较聚集的短视频平台宣传力度较弱,没有充分利用好自媒体和流量网络,宣传形式有部分方法较为陈旧,宣传广度和力度在当今时代较为薄弱,需要更新宣传形式,提升宣传的深度与广度。

然后,青年学生对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为代表的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了解程度不够深入,有些青年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积极性和接受度有待提高。游客来此参观的原因主要为党建团建等活动,自身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不高,且对规模较小的红色教育基地了解,接触较少。

最后,以当地高校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组织对青年学生群体等的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熏陶力度还有待加强,注意考虑学生意愿,创新红色文化宣传的方法。营造良好氛围需要各方携手共进,充分利用好能够利用的资源,推进红色文化和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播与发扬。

在“互联网+”背景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的“出圈度”不够高,在青年人喜爱的文创以及与网络化结合方面有所不足,有待打破传统宣传模式。宣传渠道局限,主要是集中在线下走访以及当地高校组织相关活动,相关单位在年轻人较聚集的短视频平台宣传力度较弱等方面的,宣传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知名度有待提高。

因此,本调研团队总结出留法勤工俭学精神应与二十大精神相结合,共同助力青年发展成长,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同时,为加强当今向留法勤工俭学精神这样的红色精神的宣传工作,本团队针对不同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1.1    建议

1.1.1    国家——“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国家应注重创新、传承、引导结合,避免陷入空洞说教的“泥坑”。

“创新”——让红色资源“活”起来,首先要做好红色历史保护工作,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同时需要深入基层,通过相关政策积极调动农村文艺人才积极性,挖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文化传播发展。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以及康续红色血脉,各地应投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工作。这是一项积极而有意义的举措,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铭记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出台政策,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商家进驻。政府需要通过政策指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红色旅游领域,同时为广大商家进驻提供更多便利和服务。

“传承”——国家及地方政府应组织相关红色教育基地增加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结合党的二十大最新内容,并与各高校及中小学校合作组学生参与红色文化考察、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当地红色历史及红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二十大精神。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品质和精神风貌。通过传承红色精神,可以向人们传递英勇斗争、坚定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同时,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团结引领全国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引导”——各地政府应将本地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各地青年学生教育的长期规划之中。收录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内容,并结合党的先进思想,编纂地方红色文化教材。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价值导向,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通过弘扬红色文化,可以让当地青年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优秀传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和认同。此外,红色文化也是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1.2    社会——“建设文化强国,弘扬红色文化”

在如今“互联网+”的背景下,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社会舆论的导向,在抖音B站等使用者主要是青少年的平台上,更应加大网络净化力度。媒体平台应严厉打击抹黑革命历史的违法违禁行为,加大监管打击力度,整治网络不正之风。

各大媒体报社应提高舆论地位,各大红色教育基地,景区也应增强宣传力度,打破传统,使用当今青年人感兴趣的短视频等方式,提高红色教育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普及红色文化知识,增加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和资料源,包括书面记载、口述资料、图片、影像等形式,使其更加立体。此外,还应该对不同群体的需求进行考虑,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红色旅游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旅游,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吸引力的确比较缺乏,所以各大红色教育基地就必须在保持原有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旅游形式,从旅游区服务、到纪念品制作等,都需要适当结合当下时代特征,推陈出新,提高游客的体验感与参与性。同时,挖掘宣传红色资源时应该综合考虑其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平衡问题,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虚拟化处理,开展教育、宣传、研究等活动,这样即能合理保护,又能使之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1.1.3    学校——“传承红色基因,书写华彩青春”

各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红色教育的力度。学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相关红色教育基地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考察、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学校要深化拓展红色文化学习教育,注重从党的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历史经验中,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通过讲党课、看展览、听报告、红色体验、仪式教育等方式和新媒体手段,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引导高校学生读出贯穿其中的“理”、“信”、“德”、“行”。

学校也应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入了解。组织体验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例如参观学习班、开展主题讲座等。同时,利用新媒体手段,开设红色文化课程、线上学习资源,提高对红色文化的普及程度。充分发挥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的教育功能,激励青年学生永葆本色、坚守精神家园。向先辈先烈先进学习,重温老一辈革命家和英烈的家国情怀,深化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宣传活动,更好引领青年学生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1.1.4    家庭——“以史明志,明理悟道”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榜样,传承红色家风,应落到实处。家长对于孩子红色精神的教育不应局限于单纯的口头说教,应加强实践。家长应做好孩子们的榜样,注意自我言行,让孩子们懂得将红色文化与自己的言行结合起来,以红色文化精神指导和激励自己前进,树立共同学习红色知识的良好家风。谆谆家训、磊磊家风,奠定了子女的道德基础,也塑造了后代的气质品格。红色家风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见贤思齐新时代的青年人,要自觉传承红色家风,在干事创业中注入更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作者:陈宇杰 来源:陈宇杰
  • 烟台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薪传”志愿服务队-追寻文化记忆,
  • 新媒体环境下农业产品电商发展调研
  • 为响应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铆足干劲,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合阳县电商调研实践团于2
  • 09-2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