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1日至7月17日,由中国海洋大学的十位同学组成的“海大学子赴湘西十八洞村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深入了解十八洞村乡村振兴的策略以及措施,并获得指导其他地区乡村振兴的普适性规律,探索高质量,高水平的乡村振兴道路。
因地制宜,产业振兴走的稳在对当地居民,村干部及驻村的企业家等人员进行一系列采访过后,实践团队了解到了当地的产业大致情况。

图为十八洞村产业振兴规划图
当地的产业大体分为四个模块,一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二是旅游业;三是通过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劳务输出;四是发挥苗族文化传统优势,开发以苗绣织品为主的民族工艺品产业。其中集体经济占据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如蜂蜜合作社,猕猴桃合作社等等。众人拾柴火焰高,十八洞村用大家共同的努力保住了乡村发展的“基本盘”。
民族为根,文化振兴走的远十八洞村属纯苗聚居区,当地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浓郁的民俗风情不仅能够助推当地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亦能够打造出独具苗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同时助推了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苗绣
在十八洞村的苗绣基地里,坐着一排身着苗服,低头专心绣苗绣的老媪,其中一位便是十八洞村的石顺莲老书记。“这是我们苗族自己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把它展示给更多的人看,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石老书记告诉实践队。

图为实践队员尝试蜡染
此外,实践队还前往了同样在十八洞村里的蜡染体验馆。在专业指导下,同学们合作蜡染完成了一件印有中国海洋大学标志的T恤,过程复杂,操作困难,同学们在成就感满满的同时也惊叹于蜡染技艺的神奇与美丽。
广纳贤士,人才振兴走得快在对十八洞村村干部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得知了有关十八洞村“人才振兴所做的努力。村支书告诉我们,不仅要抓稳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还要召回走出去的人。在政府的支持下,也有许多外地来的“高材生”们前来为十八洞村的建设出一份力。

图为实践队员尝试蜡染
通过此次“三下乡”实地调研,实践队见证了十八洞村蓬勃发展的现状,切实体会到了当地政府和当地居民对于乡村振兴,勤劳致富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见证了中国乡村的活力与魅力。建设美丽富饶的乡村的路虽然道阻且长,但在众人的努力之下,中国乡村一定会步伐坚定的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