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天朗气清,中国计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星火相传小队开启了在井冈山新一天的研学实践。
上午,小队进行集体行动,参观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建在山上,连接数百级台阶,威严肃穆。拾级而上,沿途遇见许多带着花圈的访客,他们着装统一,步伐坚定。
穿过纪念馆,继续沿山路登攀,便是雕塑林,这里是曾经革命先烈的群像雕塑,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贺子珍,毛泽东与朱德同志,也有把生在井冈山,鲜血撒在井冈山的革命先烈袁文才,宛希先等同志。他们的铜像目光炯炯,在阳光下绽放异彩。
其后,我们来到纪念碑与碑林处,纪念碑位于山巅,镀金的碑顶直指蓝天,烁烁金光环绕。碑林刻满了先辈写下的句句忠言,或是在革命时期希冀胜利,或赞叹井冈山的秀丽,抑或在和平时期宣扬井冈山精神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些振聋发聩的文字影响力一代又一代的人,也深深地镌入我们的心中。
下午,小队分为两组。一组前往南山公园等地参观并进行红色文化问卷调查,另一组研学村进行采访参观。
南山公园也是一座建在高山上的纪念公园,它的顶端有着一座标志性的巨大火炬,褐色的粗壮手臂紧紧握住,这是革命的火炬,也是希望的火炬。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有幸遇到了83岁高龄的江西美术学院教授,他在1968年参与设计了这座火炬,这次和家人一同故地重游是欣赏曾经的成果,也是来缅怀那段过去。他也表达对我们这一代及更后代的希望与寄托。
问卷调查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拒绝,但队员还是顺利完成了120份的调查目标。调查过程中有许多意外的收获,一些游客或是居民给我们讲述了许多书上少见的革命故事,使我们更深切的理解了革命先辈的壮烈,革命精神的伟大。
7月11日的上午骄阳似火,星火相传小队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馆内参观旅客众多,大家对了解那段永垂不朽的革命历史的热情四散于博物馆各处,感染每一个人。馆内展出的信件,红军的枪支,残留的竹钉阵等等无不引领着小队成员跨越时空的阻隔,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曾经在这里小小少年投身革命,成为红军最好的帮手;曾经在这里毛主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又与朱德,陈毅顺利会师;曾经在这里黄洋界上炮火连天,红军以弱胜多。小队成员凝望着馆内的红军雕塑久久不语,心情沉重。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投身革命事业,以血肉之躯铸就我们今日的和平,当永铭记于心。
下午,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小队来到了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里面不仅仅向我们展示毛泽东同志旧居,更是向我们展示整个红四方面军的生活状况。旧居内红军当时生活之艰苦朴素可见一斑。每个人的房间除了一张床几乎无其他物件,厨房里亦是最简陋的农家炉灶。来到毛主席的房间,床的旁边摆放着几个破旧的农家竹篓。小队成员正不解竹篓作用时,一旁的导游解答了疑惑。这些竹篓是主席用来装书报的。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主席依旧坚持读书学习,小队成员心中的敬意又深了几分。而为了平衡物价,让老百姓能够生活,红军更是设立了公卖处。处处为了人民着想,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这就是工农红军之情。
参观完茨坪旧居,小队成员来到了文创雪糕摊位,化身“文创宣传大使”,进行了深入的文创交流体验。雪糕采用井冈山富有特色的星星和革命火炬等元素,取星火相传之意,吸引游客打卡拍照。而为了照顾五湖四海的游客,雪糕有草莓和山楂两种口味。小队成员热情地向游客推荐雪糕,为井冈山文创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