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孤独社交,辨析虚拟现实
这次的暑调变化颇多,有些变化甚至令人措手不及。最为特别的便是与以往暑调调研方向不同,我们将目光从乡村、城市身上收回,聚焦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所以湖北师范大学扬梦青年行实践队特此在各成员家乡线上开展本次调研。我们从网络社交依赖切入,反思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现象,致力于切实解决青年大学生社交问题。
经过本次调研,我再次对“孤独社交”即“线上活跃,线下落寞”的社交状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当第一次看见“网络社交依赖”与“群体性孤独”两个联系在一起的名词时,我潜意识地认为网络社交媒介是导致大学生出现群体性孤独的根本原因,却忽略了网络社交带来的社会支持。在本次调研中,很多人认为越来越迷恋虚拟世界中的社交关系,进而与现实世界中更加真实的亲密关系越走越远。但在“单身社会”崛起的时代中,我们都需要从多种角度考量与反思,孤独与社交媒体的关系是否应该让我们不寒而栗?当代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现象明显的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本质?我们又该如何进一步改善当代大学生群体性孤独现象?
随着线上调研的开始,我们也开始发现课题存在些许片面性问题,不断完善前期准备工作,为获得准确详尽的数据努力。在进行问卷发放和访谈依然时,也侧面反映我们的社交方式和社交态度,使其对本次调研课题体验感更加深刻。或许正是因为互联网提供了舒适的社交环境,带给我们虚假的友谊想象,减轻让人们的社交时间,这些特点减轻了人们社交压力。当代的年轻人们享受这种简单的社交方式。同时,人们也看到了因为社交软件导致彼此疏离的社交现实,拥有了这种社交恐慌。但经过这次调研,我也看见了当代大学生身上不一样的特质,网络社交依赖的他们并非线下沉默寡言,也并非冷淡疏离。在当今互联网发展的当下,“群体性孤独”这一标签或许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人,是社交动物,不管其身在何处,性格如何。他们都需与外界交流。互联网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媒介,让他们可以生活在丰富的媒体环境之中,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社交行为。我们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应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该问题的现实情况。反思孤独社交,我们发现并不能用孤独一词去进行概括线上活跃,线下落寞”的社交状态,虚拟社交和现实社交的冲突由我们自己去定义产生,也由我们自己去解决。辨析虚拟与现实的区别。让当代大学生理性看待孤独社交,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减少因社交带来的心理负担。
每一次的社会调查会带来不一样的社会体验,我们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这些也影响着身边人。同时我们从调研的过程中也学到很多,一点点去挖掘身边的社会现象,由陌生到熟悉。社会调查的过程尽管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会开花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的许多的困难,但正是众人的一起合作努力,才能让这次的调研工作顺利落幕。我相信努力的结果是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能和我们自己相得益彰,而不是让自己怯懦的酸着脖子仰望。我也更加清晰的发现社会调研的魅力所在。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听各执己见的话,看生活的烟火气,从而去发现社会问题,这或许就是社会调查的魅力。
(通讯员:吴伊)
作者:吴伊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社调中心扬梦青年实践队
- 反思孤独社交,辨析虚拟现实
- 这次的暑调变化颇多,有些变化甚至令人措手不及。最为特别的便是与以往暑调调研方向不同,我们将目光从乡村、城市身上收回,聚焦于当代
-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