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了解乡村产业发展情况,感受乡村振兴步伐,深入观察农副产品市场痛点,2023年7月15日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筠诚所至,同心振乡”发展成就观察团赴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对当地“百年傅氏”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
筠连县,古为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今为出川入滇的要点门户,生态环境优美,志在建设“中国黄精第一县”;黄精,一种药食同源属性的中医药材,有补气养阴、健脾清热等功效;“百年傅氏”中医药科技公司,集中药材种苗繁育、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及中药材药食同源产品研发、加工、品牌开发与销售为一体,旨在传承中医药文化,创造民族医药品牌,热心服务群众健康。
初尝黄精,习药材识傅氏
15日上午,志愿者们来到了百年傅氏的线下黄精专卖店,同傅氏中医第十五代传承人傅华松医生进行访谈学习。据傅华松医师所讲,四川省是国家中药产业先行先试示范区,筠连县近年来也高度重视中

药材产业发展。

图为实践团队同傅华松医生在百年傅氏专卖店门口合影
来到门店,志愿者们就喝上傅医生提前泡好的黄精茶。百年傅氏黄精茶选用百合科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经传统炮制与科学精制加工制作而成,性味甘、平,具有补脾润肺、益气养阴等功效。
通过和傅医生的交谈,志愿者了解到:黄精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是第一批被列入药食同源名单的中药之一。西晋张华《博物志》、东晋葛洪《抱朴子》以及《神仙芝草经》等书籍典记中都有对黄精的描述赞扬,将黄精视为非凡之物;从陶弘景的著作《名医别录》第一次将黄精收入药典起,人们才对黄精生长习性开始了解,黄精也从仙家之物变成医药学家研究传播的药材。直至现在,黄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等领域,逐渐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傅氏医学的创始人为傅山,生于1607年,是思想家、书画家和医学家。筠连傅氏门诊创始人为傅云科,傅氏医学第十四代传承人。近些年来,百年傅氏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支撑,在全国率先打造“让良药不再苦口“项目。同时,公司在乌蒙山地区建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合作基地1000亩,建立了”百年傅氏黄精博物馆“,带动乌蒙山地区和筠连县的中药材发展。

图为傅华松医生访谈
“走进田间、走进工厂、走进门店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进步”。面对实践团队的到来,傅医生多次表示欢迎,并且作出“忘年相逢喜乐真,蓬荜生辉师生欣。携手共书黄精谱,乡村翌日共芳菲。”、“百年傅氏结友缘,成都理工种诗田。宏图大志同描绘,黄精产业再向前!”两首短诗表达心中之喜悦。志愿者也回赠了两首诗对傅医生的热情和来到傅氏调研的感谢。
再尝黄精,感底蕴契协议
15日下午,实践队同傅华松医生一起来到了百年傅氏黄精文化博物馆:成员欣赏古医籍文献、经典药方、黄精标本以及中药材传统炮制器具。傅医生向实践队员介绍了百年傅氏中医药文化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制黄精的加工流程。
交谈之余,傅医生带来了黄精代餐系列的果脯产品给成员们品尝。黄精加工工艺的故事从他的口中娓娓述来。除此之外,傅医生还向志愿者一行展示了他参与编写的黄精图册文章等,讲述着与黄精的不解之缘。
参观完博物馆,大家来到了会议室,进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协议签订。带队老师李颖同筠连县九制黄精代表性传承人、筠连县人大代表、百年傅氏傅华松签订产学研共建协议,并进行挂牌仪式。双方表示中药材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乡村振兴更需要青春的力量。

图为李颖老师和傅华松医生合影
三尝黄精,探工艺解非遗
随后,志愿者一行来到了黄精加工车间,近距离感受“九蒸九晒”非遗传承黄精制作工艺。紧跟傅医生的脚步,志愿者先后参观了清洁间、蒸馏间、内包装间、外包装间等工艺流程车间,对黄精产品流水线有了直观的感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傅医生为志愿者详细介绍了九制的传统非遗工艺与现阶段科学精制工艺。傅医生还说:“百年傅氏率先建立了乌蒙山中医药第一块试验田,集黄精种植、生产、加工一体,立志打造种植、仓储、加工、销售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
“没有青年就没有传承。”傅华松医生在访谈中多次提及青年人对中国中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实践团成员不虚此行对黄精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也有了初步了解,并对黄精加工工艺与销售难点进行了研究。“寸步量筠连,黄精讲发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团队成员会明晰努力的方向,明白“三下乡”的意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服务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