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践青春 遇见更好的镇边堡
为了解长城故事,解读长城文化,增强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2023年7月4日山西大同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工程学院社会实践队前往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镇边堡参加以“讲好长城故事,品读长城文化”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川平无险据,磐石重于筹。”《大同长城吟》中这样形容镇边堡。镇边堡是明大同镇七十二堡之一,位于大同市阳高县镇川口长城南2.5公里。原名“水尽头”,地势平旷,无险可守,故城高垒厚,重兵防守,与镇边、镇河、宏赐、镇虏合成“边墙五堡”,为五堡之首。为了使当代青年深入了解党史,实时把握跟党走的历史节奏,山西大同大学计算机与网路工程学院将暑期“讲好长城故事,品读长城文化”三下乡活动的地点定在了镇边堡。2023年7月4日,伴随着同学们“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恢宏口号,大家出发啦!
刚下车老师和同学们便被眼前壮阔的场景所震撼,蜿蜒曲折的城墙延绵不断,直至天空的尽头。地方领导担任了导游,为实践队介绍了镇边堡的历史和发展。书记热情洋溢地和大家说说:“在党的领导下,镇边堡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并且呼吁大家积极学习党史,发展自我,为中华崛起贡献力量。
随后我们在村落与当地村民交流,其中一位村民向同学们介绍了一颗千年古树。村民热心的介绍道:“镇边堡村的这颗古榆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有关古榆树的说法流传下来的说法是当时守堡的一位将军的化身,将军一生奋战,生死都要守护老百姓的平安、镇边堡村的安危。”抚摸着古树上的脉络,眼前仿佛再现了将军的一生:少年时期奋发图强读书立志报效祖国,成年后毅然从军保家卫国,将军守卫祖国到最后一刻,将自己的血液流入祖国的土地,耕种下一批报效国家的种子。
镇边堡是一个有着历史底蕴的古堡,实践队与村民深入交流,探讨民俗文化、建筑特色等。深入了解到镇边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和独特的传统文化。春节庙会、祭祀活动、婚礼习俗等活动通常包括传统舞蹈、音乐表演、戏曲演出和游园等。
身处经历了岁月洗礼的镇边堡,平整的古街、高大的堡墙、鳞次栉比的商铺、条石完整的瓮城,还有字迹清晰的古碑、粗壮结实的石炮、虬曲苍劲的古树,都在向我们讲述着城堡不同寻常的过往。镇边堡从幽深的历史中走来,必然经历过无数的风雨。当年边关要塞的烽火弥漫、战马嘶鸣,如今早已不见了踪影。现在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个岁月静好,蒸蒸日上的新农村景象。
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镇边堡地区的历史,还增强了实践队团队协作能力和对党史的深入了解。通过这次学习,大家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明确了理想目标和方向,老师和同学们将以此为初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努力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
夕阳西下,映照在家家户户的门窗上。炊烟袅袅,等待的是太阳新一轮的升起。回家途中同学们们激情洋溢的探讨着此行的震撼,同时与家人朋友诉说了此次活动所见所闻所感。红星照耀中国,青年推动中国,虽然这次活动拉下帷幕,但大家的热情永不落幕。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平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磨练了我们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家理论运用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双赢”目标。
作者:山西大同大学 邢朝阳 来源:长城文化宣传实践团
- 探寻黄河,传承文化
- 为引导学生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 09-06
- “感资助阳光,肩使命担当”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激励广大受助学生奋发自强、成长成才。
-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