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电(通讯员黄紫瑶 彭伟轩)凌家滩遗址是一处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自1987年首次发掘至今,历经14次发掘,先后出土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精美文物多件。2023年7月底,历史学院赴马鞍山凌家滩遗址实地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当地,采取调查问卷、采访等多种形式,了解了游客对凌家滩遗址的看法和建议。
跨越五千年,璀璨凌家滩遗址是时光的符号,是被尘沙掩盖的玉珠,遗址的发掘使部分曲折的人类文明历程再现于世。一直以来我国重视让考古遗产焕发历久弥新的光彩,凌家滩遗址作为重要的考古遗产之一,暑期探访凌家滩遗址是青年学生一次有意义的出行。
炎炎仲夏日,寻访凌家滩夏日炎炎,铄石流金,然而烈日未能完全阻挡游客的步伐,团队乘坐观光电动车到达凌家滩遗址现场,聆听讲解员细致描述凌家滩文化,体会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特征。团队发现前来参观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的游客比预期中要多很多,经采访了解,多数游客期望在参观凌家滩遗址时感受文化遗产魅力,增进对凌家滩遗址的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道明,凌家滩遗址的出土有可能证实中国五千年文明,游客寻访凌家滩遗址,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起源,促使人们对长江下游的文明化进程和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形成深层认识。受高温酷暑的影响,游客大多是当地民众,他们或几人一行,或是家长携带孩子前来游玩。临近下午天气燥热,游客稀疏,团队结束当天的实地调研活动后离开了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
经过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团队来到含山博物馆,感受更多凌家滩遗址出土文物的内蕴,在采访的过程中,部分游客表示曾参观过凌家滩遗址,体会凌家滩文化的独特内涵。游客告诉采访者,他们到凌家滩遗址旅游时会考虑景区特色和文化遗产等因素,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以大遗址保护为核心,以“彰显华夏玉文化,探源中华文明”为主题,是一座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生态田园型考古遗址公园。关于凌家滩遗址的发掘和保护的现实意义,游客纷纷表示,凌家滩遗址重现于世,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新石器时期的文化,证明中国历史源头,当地拥有了可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无论是在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还是在含山博物馆,游客都能够看到众多的凌家滩遗址出土文物,逐步了解凌家滩遗址蕴含的深意,有利于增进来访游客对凌家滩遗址这类历史文化景点的象征意义或文化内涵的了解。
漫漫前行路,玉光清人心凌家滩遗址自开发保护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受到了广泛好评。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经过调研,团队发现游客大体认同凌家滩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认为凌家滩遗址保护部门关于如何活化凌家滩遗址历史遗存、继承遗址价值、吸引更多游客等方面有一些不足。
游客提出,凌家滩遗址目前文物展出较少,并且复制品较多,观赏性不足,需要加强文物展出的数量与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应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周边商店过少,交通不便,住宿不便,条件过于简陋,无法留住游客,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宣传力度不高,文创产品较少,缺乏创新力,应当加大宣传与文化建设,加深游客对凌家滩的印象;凌家滩缺少吸引游客的特色,文化表演较少,应当加强此方面的建设工作,培养自身品牌意识。总之,凌家滩遗址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阶段的关键性遗址,要加强对其的保护、利用与传承。
针对这些问题,凌家滩游客接待中心表示,将广泛吸纳各种建议,吸引更多资金以加强对其的宣传与开发,在保护凌家滩遗址的基础上复原当时凌家滩先人的生活面貌,最大程度地向国人展现凌家滩文化的独特魅力。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马鞍山凌家滩遗址实地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本次踏访凌家滩遗址公园与多方采访,深刻理解到凌家滩古老文化的精神内涵,对凌家滩文化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在调研的过程中,团队的齐心协力、当地群众的热情好客、游客的积极互动和有关部门的悉心配合都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队员们纷纷表示,在凌家滩保护部门和含山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凌家滩文化将作为安徽省的一张名片走向全国,进而走向世界。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凌家滩文化遗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份瑰宝,是即将踏入文明时代的一道曙光。它的文化与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之一,急需我们共同努力,恢复它的面貌,向世人展示它辉煌灿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