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刘佳仪 饶银珠 周安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彰显着鲜明特色的民族文脉。将非遗引入课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实践。为使非遗创意课堂的顺利开展,实践队成员提前来到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中心幼儿园布置场地,将桌椅摆放整齐,把准备给小朋友的礼物进行包装,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小老师们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静待小朋友们的到来。
随后,小朋友们准点到达教室,实践队成员带领小朋友们在制定的横幅上签上自己名字,记录下这独一无二的时刻。签完后,小朋友前往各自的座位,做好上课的准备
此次非遗课堂由两位实践队成员担任主讲老师,其余成员协助小朋友捏泥鸡。课堂正式开始,两位主讲老师首先进行自我介绍以及此次开展课堂的目的,随后讲授有关“非遗”的内容,引出本节课堂的主题——“捏泥鸡”,对捏泥鸡的含义、泥鸡外形特征、制作流程这三部分进行了讲解,小朋友认真听着老师的讲解,在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了对“捏泥鸡”的好奇与求知的渴望。主讲老师讲完有关“捏泥鸡”的知识后,与小朋友们进行“知识小问答”互动游戏,在课堂上,小朋友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小朋友们在欢快、活跃、气氛高涨的氛围中获取直观而生动的非遗知识,增强非遗文化学习与传承的兴趣。
随后,到了小朋友最期待的环节——动手捏泥鸡。队员把取出来的泥巴分给每个小朋友,小朋友领到泥巴后开心地捶打和泥,并在小老师们的带领下开始制作,他们的脸上洋溢的笑容,美好而又温暖。在他们制作的成品中,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形状,有鸡、鸭、兔子等等,“好喜欢我捏的泥鸡”一位小朋友说道。课堂结束后,成员给每位小朋友进行问卷,进一步探析“捏泥鸡”传承的有效路径,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