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太湖治理奥妙,护水域生态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1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响应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号召,7月上旬,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强富美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太湖为例”发展成就观察团以中国大地为课堂,分别前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苏州市和无锡市,对太湖发展与治理现状深入观察并思考学习。
  我先后参与了南京与无锡两个地点的实践活动。首先来到无锡太湖沿岸,该点的实践目的在于通过亲身经历感知太湖发展与治理成果。
  我们先去了太湖梅梁湖地区。第一次看到太湖,她是会让你惊叹的。在高中课本的图片资料里,太湖像是一个粘稠的绿色沼泽,半分看不见水体的透明澄澈。但是此刻眼前的太湖,让你眼前一亮,心境空明。每一帧相机拍下的瞬间,都让你有不真实的虚浮感,呼吸每一口新鲜空气的同时,你会不由自主地感叹,绿水青山真得就是金山银山,是真正能够福泽当代及后代的伟大工程。
  湖面上没有蓝藻的痕迹,只偶尔几处浮萍。在那里,你能看到在湖湾处停泊的众多船只,他们的分工各有不同,有监测控藻船,储藻船,蓝藻分离船,巡查船,还有打捞水草的小船等等。但是,无论你望向哪个方向,总能看到有船只处于工作状态,每一刻都能感受到政府花费巨大精力治理太湖的用心。
  在太湖沿岸,你会看到闲时散步竞走的居民,锻炼骑行,家庭出游,他们好像生活节奏很慢,即使生活在长三角地区,却有着扑面而来的松弛感。在与当地居民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他们言语中的欣喜,你仿佛能亲眼看到太湖这十几年的巨大变化,浇筑公路,修建泵站枢纽,还有了生态公园。太湖是有这种魔力的,她能让紧张压迫的情绪消失,就像身处世外桃源,你能切实感受到那种快乐幸福。
  图为蓝藻分离船工人正与观察团成员交谈。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朱一凡 摄
  无锡的第二个实践地点在贡湖湿地公园。那里有很多小型水体,另有道路穿插其中,在公园内漫步骑行,能体会到一种春秋游的野趣。公园内建有许仙港藻水分离站这一蓝藻污水处理的主站点。在那里参观学习,我们见到了目前太湖治理最先进的技术设备。经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知道现在的设备处理量已由原来每年的二千吨增长到每年五千吨的这一重大技术突破;还学习到现在的应用前景,是尝试将湖泊内的富营养化转变为蛋白粉进行再次利用,技术虽未成熟,但一旦研发成功,太湖蓝藻将从污染转化为为人类所用的新能源。
  在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林琪博士首先向我们简单介绍了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的影响以及目前的治理情况,并带我们参观了各个实验室。通过不同老师对设备内部构造、用途的讲解,我们知道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湖泊沉积物有机质和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垂向分布及历史来源有助于深入的分析湖泊系统污染来源特征,并近距离接触了伽马能谱仪和关于气相色谱以及液相色谱技术的各式实验器材。实验室的各位老师都是从最基本的化学知识讲起,化繁为简,层层深入,即使你是化学小白,也能明白理解,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
  图为林琪博士在为观察团成员讲解湖泊沉积物。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潘雨轩 提供
  参观结束之后,林博士为我们召开了讲座。他告诉我们湖泊有草型湖和藻型湖两种状态,而现在的太湖是一个不健康的藻型湖。如果将太湖比喻为一个精神病人,她的内部神经系统紊乱,对于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且脆弱难以抵抗外部压力,容易崩溃。可能气候的一点微小改变就会引发一场危机,因此她需要实时监测,这就与我们之前在无锡太湖沿岸所见相联系起来。
  铁腕治污,科学治太。我们看到了治理背后的努力:设置水源地实时监测平台,划分太湖保护区,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蓝藻打捞,而太湖也在给我们带来好消息:湖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降低,藻类聚集的时间延后,频次和面积大幅减少,连续13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通过太湖生态治理之变,我感受到“强富美高”新江苏给广大群众生活带来的切实改善,并为科研人员的科研精神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共同发展的绿色发展精神所感染,愿以青春之我,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幸福,为祖国谋复兴。
 
  通讯员:潘雨轩
  
作者:潘雨轩 来源: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探太湖治理奥妙,护水域生态发展
  • 探太湖治理奥妙,护水域生态发展
  • 为响应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号召,7月上旬,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强富美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太湖为
  • 08-19
  • 江苏大学大眼睛公益团队吉安再出发:红心扎根乡土,红歌唱响
  • 河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知艾防艾,助力HIV知识宣讲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