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承
福建农林大学师生为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旧址标注电子地图
通讯员(冯菀秋 董学平)7月21日至25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黄艳讲师、植物保护学院陈李林副教授带领茶学和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来到南平建瓯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参观学习。当得知纪念馆在各大电子地图上没有定位地址后,该校师生联系百度、腾讯、高德等地图平台为纪念馆标注地理位置,让更多人方便来此传承红色文化。
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坐落于一个幽静的巷子中,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曾经为3000多平米的刘氏住宅,后经革命后刘家后人一无反顾,把小楼捐献给国家建立展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黄艳老师介绍道:“我们深知每一位革命烈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为了让后人更好地了解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我们特意推出了‘革命烈士后人故居地图’项目。通过数字科技,我们将革命烈士后人的故居呈现在地图上,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那段峥嵘岁月,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黄艳老师发动全体师生联系百度、腾讯、高德等地图平台,标记原刘葆彝烈士故居,即现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旧址纪念馆的地址;同时,在这些平台上添加纪念馆详细的历史背景、红色故事等信息,帮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学生们还鼓励沙无泞老人在为参观者讲解时开启网络直播,与其他游客分享心得体会,让更多的人可以理解纪念馆的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此次参观学习,该校师生就进行了直播并邀请亲朋好友一起传承红色文化。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等多渠道,大力宣传革命烈士后人沙无泞坚守纪念馆这一岗位37年只为参观者义务讲解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的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共同传承革命精神。”陈李林老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