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皖北综合实验站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3-08-07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皖北综合试验站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7月11日,骄阳似火,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一行12人踏上了这段有意义的“三下乡”旅途。目的地在安徽省宿州市,宿州位于安徽省的最北面,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与历史底蕴。同时宿州市埇桥区的大豆全国闻名,是我国的农业大市。
了解问题,往往需要深入根源,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自然也需要深入基层,与广大农民进行深入交流。此次三下乡活动为了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的现状与村民的生活状况,7月12日,实践团队开展了乡村入户访谈的活动。团队主要访谈内容如下:
Q1: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哪些
A:玉米、小麦、黄豆
Q2:去年干旱对本地收成有影响吗?影响大吗?
A:虽然有干旱,但影响不大。
Q3:您家在种植粮食作物时主要用什么农药
A:杀虫剂、杀菌剂(甲基硫菌灵、有效成分50%、悬浮剂)这箱农药市政府补贴我们刚发下来的,每年都会发
Q4:使用农药过程中,会不会出现药效变差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是怎么处理的?
A:当然会出现这种情况,每一款农药我们只能使用1~2年的时间,药效变差了我们只能换农药,调试后看它的效果。
Q5:您觉得比较合适的农药价格定位是多少?
A:杀虫剂的价格在1.5到2元左右,杀菌剂比较贵,好一点的有十几元甚至二十几元,差一点的有几块的。我在选择农药的过程中,主要计算农药的使用成本以及能获得的利润。
Q6:国家开展乡村战略前后,对您的生活后有什么改变吗?
A:路变得更宽了,更平了,环境变得好了,政府的补贴更多了。
     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发现,宿州当地由龙头企业带领实现产业振兴,结合当地资源,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途径。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总体要求,加快乡村旅游建设,促进旅游带动增收,同时完善管理措施,确保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善人民生活,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增加。
  7月12日下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三下乡队伍组织当地种粮大户,由李亚辉教授开展了一场关于农药使用及相关知识的科普大会。据此了解到,当地农民对农药的成分、含量、如何合理使用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疑问。李亚辉教授就诸多农民担心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此次研讨会对当地农民来说获益匪浅。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这句话出现在宿州城市规划馆内。城市规划馆不仅可以宣传城市美好形象,更是展示地域历史变迁、发展现状和规划蓝图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馆内二层通过影片放映、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展示了宿州的历史人文和城市发展历程。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楚汉相争垓下决战、霸王别姬旷古悲剧、吴鲁会盟、鞭打芦花孝名远扬、赛珍珠大地三部曲扎根土地……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复,撤销原宿县地区,设立省辖宿州市,辖泗县、灵璧、萧县、砀山和埇桥区等四县一区。三层则是城市规划厅,详细解读了党和国家的各项规划后,提出来对宿州未来发展的期望和具体实践,
  同时,宿州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颇有建树,依托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建造了五柳风景名胜区、市外桃源生态农业基地、夹沟镇榴园,等等。休闲观赏的风景旅游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创收、文旅融合,带动经济发展。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该实践团队参观调研了当地许多龙头企业,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集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科技培训、信息咨询服务、农资配送为一的综合性专业合作社。现已承包土地2515亩,托管土地16000亩,农资连锁店487家,现有社员581户,带动农户1658户。
  意利达农业科技专合作社是首批认定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市、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市级农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信息化建设示范社。为农民种植提供了专业指导,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华成种业主要从事农、林、牧、渔及辅助性活动为主的企业。包括玉米、小麦、水稻、棉花 、大豆等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其中小麦产业全国排名第8。为当地经济发展做了巨大贡献。
   符离集烧鸡因原产于符离镇而得名。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中华历史名肴,和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锦州沟帮子熏鸡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鸡"。
   拂晓科技示范园主要建设含高科技设施农业蔬菜瓜果生产区10.4万平方米、种植配套设施建设3495平方米;其中高科技育苗生产区8501平方米、智慧农业展示区2721平方米等。园区全部采用椰糠无土栽培种植模式,温室内均采用全自动化控制系统,真正实现科学管理与种植,是基于农业温室环境的高科技"智能"温室。
该园区每年可生产标准化蔬菜近3000吨,辐射带动生产基地1万余亩,产值增加1亿元。带动就业人员200余人,每年培训农民2000余人,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是宿州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省委省政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蔬菜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是宿州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程。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责任在肩,更需策马扬鞭。这短短一周左右的暑期实践活动,无处不体现了当代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如今的他们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点上,更要乘势而上,借势而为。同时也要树立个人理想,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正做到为人民为社会做实事,为祖国和为会做贡献。
 
作者:曹玉 王媛 黄超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商师学子在行动
  • 陕理工学子三下乡|多方探索地灾路,防灾减灾共助力
  • 陕理工学子三下乡|探索文旅古镇,助力乡村振兴
  • 让安全意识长存孩子们心中
  • 为了给缺少优质教育资源的农村地区的孩子扩展知识,给缺少父母关爱的农村留守儿童带去温暖和爱心,兰州大学温心计划实践团队于7月20日
  • 08-07
  • 闽东苏区寻初心,畲汉团结齐发展
  • 7月22日和23日,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部(第三临床医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福安市溪塔村开展“兢兢医胆,福履绥安”主题暑
  • 08-07
  • 湖医学子三下乡:参观施洋烈士纪念馆,积蓄前行动力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