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决策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体现。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来也是可以的。”1958年9月,南水北调前期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兴建。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图为当前大坝全貌)
河南工业大学“源流行者”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南水北调渠首工程的现场,目睹了这项伟大工程的壮丽景象。工程规模宏大,水流湍急,令人叹为观止。通过参观,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毛主席的决策是多么英明和具有前瞻性。南水北调渠首工程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善。
(南水北调工程目前的管理公示)
南水北调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时强调,“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时指出,“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统筹起来,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进一步来讲,讲好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故事成为应有之义。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团队深入贯彻“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写照。在党和国家的统筹领导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政府工作者、移民群众等都在其中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合力保证南水北调工程按期竣工通水,发挥社会经济效益。讲好南水北调故事,可以让大学生知道“党和政府为人民做了什么,还要做什么”;可以使大学生感受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热潮,进而激发其努力学习,为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各方面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