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的天地是广阔的,社会的舞台是多彩的。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广大青年始终是想在前列、走在前列、做在前列的中坚力量。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是党中央对新时代青年提出的要求。近年来,广大北体学子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指引下,用体育的力量为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回答了时代的课题,回应了党和人民的期盼。全面步入乡村振兴后,乡镇基层成为了体察国情民况、感知社会冷暖、锤炼意志品质的社会大课堂。
在今年暑假期间,北京体育大学文野乡村振兴工作站一行15名学生,聚焦冬奥三大赛区之一的北京市延庆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调研走访,为体育特色乡村振兴工作站的设立奠定了基础。
为期一个月的时间中,团队在京成员深入延庆区康庄镇,通过实地探访、交流座谈、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三种形式了解和评价了当地体育产业发展、体育设施建设、群众体育基础、学校体育水平等情况。同时,团队其他成员从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经验、村镇居民体育健康情况调查、体育赛事布局发展等不同角度对官方资料数据进行了收集,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了整合分析。
团队成员分为了线上小组和线下小组两个部分。在京的线下实践小组一行3人于8月15日至8月17日前往延庆区康庄镇进行调研,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走访了马营村、苗家堡村、屯军营村、刘浩营村等10个村落。实践过程中,他们同村委书记、村支委委员、镇文体中心主任等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形成了万余字的访谈资料。在实地探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该镇作为延庆区辖属较大的村镇,当地体育基础设施特别是群众健身体育设备建设基础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群众体育参与度高。在线上,面向当地村民发放了《北京市延庆区康庄乡村体育发展现状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村民的体育锻炼意向度较高,但当地的体育锻炼设施较为缺乏和落后,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特别是需要建设适合中老年人群体的体育设施及项目,以及发展学习难度较低的户外体育设施和项目。
作为文野乡村振兴工作站的首次活动,实践团队成员均有体育学科背景,以研究生为主,大部分为国家二级及以上水平运动员。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有面向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经历,用个人体育专项特长去到基层服务人民对他们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实践团队成员曹丁可说:“我虽是练田径出身,但非常热爱篮球,看到当地村中有这么专业的篮球场地,我也跃跃欲试。想在这片场地上带着寒暑假放假的孩子和村民们跑一跑、动一动,把我这么多年训练的经验和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够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爱体育、懂体育是北体学子的特质,如何能用体育、用好体育去回报社会、回馈人民是北体青年要回答的新时代考题。
文野乡村振兴工作站项目的指导教师是学校团委的青年教师施艺涛,谈起想做这个工作站的初衷他表示:“北京体育大学有着国内最顶尖的体育训练、教学、科研资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后到基层就业。设立这个工作站的就是想给给各位同学提供一个书本的外延平台,让更多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同学可以把课本的知识进行实践转化,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个平台上能去到基层、感受基层,走近基层、了解基层,体察国情、社情、民情,把为民为国而奋斗的初心牢牢记住。”
目前,本项目已完成了调研报告。下一步,本项目将针对康庄镇现状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将紧密围绕2条活动主线,重点推动3个专项任务,以“2+3”模式开展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活动内容涵盖实地现状调研、项目推广教学、体育资源共享、体质健康评估等,进而推动首个工作站点的落地实施。
不久后,我们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代青年应当把握住的发展机遇和时代平台,切实认识到肩上之重任、切实扛负起复兴之重则,在基层天地中敢闯、敢拼、敢做、敢为,把家国之情深埋在心中,把报国之志书写在祖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