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云南8月8日电(通讯员 钟旗 赵岁毅 )红色资源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艰苦奋斗中留下的历史遗存和精神印记,是见证党心和民心熔铸一体的重要载体,更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最珍贵的生动教材。为探访家乡红色资源,2022年7月26日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美女盟”以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为主要寻访基地,开展了探访家乡红色资源的主题活动。小队成员通过走访当地社区,实地到访位于南华马街的烈士陵园,拍摄讲解视频,开展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模式,完成了此次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社区居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钟旗供图。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统计,截至2018年7月31全国革命专题博物馆和纪念馆是808家,与近现代重要革命直接相关事件和人物有关的可移动文物是49万件套。我国登记革命旧址、遗址3331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7处;抗战文物3000多处,长征文物1600多处。2019年10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2处,其中以革命文物、抗战文物和反映新中国发展成就文物为主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4处,占总量的30.7%。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结构性变化有效推动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也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7月新华社报道,我国已拥有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我的故乡马街位于云南省楚雄市南华县。南华县以其美味的鸡枞菌和独特的自然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游玩。就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个流淌着红色血液的小山村,那就是我的家乡——马街。感悟红色底蕴,做“红色资源”的发掘者,要善于发掘我们本地的特色红色资源。逢建党一百周年,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以马街烈士陵园为例,开展社会实践调查,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民众、网上收集资料等手段,分析了保护和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如何保护和发展红色文化资源提出了相关建议。

图为实践队实地考察拍摄的烈士陵园图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岁毅供图。
在此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如下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领导下,马街地区成立了农抗会和区政府,领导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清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征粮运动,但反动阶级不甘心失败,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互相勾结,进行反革命武装暴乱。妄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推翻新的红色政权。1950年2月22日,匪首丁习工在楚雄三街组织反革命暴动会议并发动暴乱,杀害了楚雄县长陈海、区主席王全英及许多革命干部。五顶山匪首马德全、李正帮参加了楚雄三街组织的反革命暴动会议,到五顶山组织土匪进行反革。三月十五日,李茂西组织五顶山土匪会议,企图把我地下党指导员控制起来。边纵八支队九中队中队长李文学看到形势不对,便与地下工作队研究,决定由李逢仲带领两民兵到县上汇报工作,同时领取武器弹药,在家的同志由沙滩郎转移到官上二龙山大殿,二十六日土匪包围了二龙山大殿。同时向二龙山发起进攻,农抗会长何开华和民兵李文智牺牲,胡明珠、自建兵两名指导员被土匪抓走,将他们严刑拷打后压到关上羊街当众杀害。李逢仲也在去县城汇报工作返回马街的途中,在三尖山被土匪杀害。之后,他们还猖狂叫喊,要把农抗会员和参加边纵八支队的家属斩尽杀绝。在紧急关头,我中国人民解放军14军40师118团奉命清剿马街土匪暴乱,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1950年4月5日夜,暴乱土匪分两路包围了马街区政府,一路从楚雄毕达出发,过礼社江经法空包围魁阁岭岗,一路从秀水塘出发,经白龙村从蚂蚁堆向区政府进攻。经一夜激战,黎明时将敌人打败。在这次战斗中。我中国人民解放军黄亚贵、王春保、周有庆、姚常林、张正海、张全平等同志为保卫马街区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而光荣牺牲。
如今,马街烈士陵园已经成为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示范基地。烈士的革命精神,像春天浪漫的山花永远盛开在哀牢山上……
图为南华县马街镇干部学生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岁毅供图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在地方落实层面,就是要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生动讲好地方红色故事,让人民群众对于党的历史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强化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回顾初心使命。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要整合红色资源,打造地方特色红色阵地。充分发掘地方红色资源,应不拘于具体形态,只要是承载了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一个物件、一段事迹、一种民俗,都是宝贵的红色资源。整合优质宣传教育资源,组建专业团队对红色历史文化深度挖掘、详细考究,打造精品教育示范点,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党性教育链条,打造红色阵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实景视频教育等方式,大力推动党史当党性教育覆盖乡镇,延展拓宽教育基点,进一步丰富党员教育矩阵。
二是强化平台联动,提高资源整合效果。收集、整理、选编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红色文化素材,作为当地广大党员学习教育材料,深度联动“三会一课”、“主题当日”等组织生活,开展回顾当地红色历史的党史教育。
三是要让地方红色文化入课堂,讲好红色故事。这个寒假了解了马街烈士陵园12烈士的光辉事迹后,我们不禁潸然泪下,也正是他们的事迹引起我对地方党史教育的思考有所缺失。我们希望更多的青年、少年知道他们的家乡曾有这样的英雄,“革命传统教育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有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是要将党性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效。不论何形式,党史党性学习教育最后还是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强化为民情怀,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只有红色基因,真正扎根到为人民服务的基层,才能保证红色血脉代代相传,让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起新征程上的奋进力量。要认识到,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最宝贵的红色资源。
深植基层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新华网刊发的《红色资源,习近平高度重视》一文中总结:“红色资源的珍贵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光辉,更在于它在当下依然能带给我们思考和精神滋养。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之下,我国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不能不依靠全党全国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团结奋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务必让红色血脉在基层深深扎根,凝聚奋进力量。
延续红色文脉,做“红色资源”的宣传者。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红色文化是红色基地的根源命脉所在,凝聚着历史沉淀后的人文精粹,是红色基地魅力的集中体现,更是红色基地继往开来的深厚基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红色资源当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手资源”,在还原红色风貌、拓宽红色视野、延续红色文脉中让党史学习教育既显真味、原味、趣味,又起启智、润心、铸魂的育人作用。我们所有党员都要学习好、领悟好、实践好党史知识,更好地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彻好落实好。要注重发挥身边榜样示范影响力,邀请革命先辈后代、时代楷模等上讲台,通过真实讲述感染学员,当好“红色资源”的宣传者。还原红色风貌,做“红色资源”的传承者。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加强党性特色教育,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学习身边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人物等典型案例。我们应当积极守护红色家园,留存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激活资源背后凝结的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等革命精神,彰显红色资源的时代魅力、思想光芒和精神价值,为事业发展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更好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的热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更加深入的思考,让红色文化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