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社会实践
新闻中心
大学生活
学习范文
校园文学
搜索
多彩大学生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南中医三下乡:“吴医荟萃,一脉相承”薪火实践团寻访苏州中医药博物馆
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原为明代苏州状元宰相申时行的
“赐闲堂”
,记录与传承了吴地特有医派,即吴门医派。
“良相何在,申府半街看盛衰;名医几多,吴门一叶颂古今”
,这幅挂在春晖堂大厅前的对联形象地概括了这座建筑的前世今生。
博物馆共有
7个
展厅,分别从中国医学起源与发展、吴医的形成与发展、历代吴中名医、当地吴药的发展、苏派特色中药和吴门医派特有的医疗器具这七个方面描摹出吴门医派的全貌,是大众体悟中医药文化自信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不可多得的
优质教育基地
。
躬亲实践,寻访汤家巷中的吴门医派
7月20日
上午九时整,第一临床医学院分团委薪火实践团
万年青队
成员采访苏州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
沈夕坤
,掌握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对吴门医派的记载和宣传情况,与沈主任就当今吴门医派的发展进行讨论。
随后成员们踏入
苏州中医药博物馆
大门,跟随讲解员吴老师的脚步探索博物馆,整理吴地医学的大致发展脉络,聚焦于温病学说的演化历程。结束参观后,成员们对部分周边居民进行采访,调研博物馆在大众中的
知名度
和
宣传科普成效
。
源远流长——吴门医派的起源与特色学说发展
吴地早期医学以
道家
为主,金元后受刘、张之学影响形成吴门医派。它是吴文化中的一道支流,又与民众的健康息息相关。故吴越之地有不少学者潜心钻研,历朝历代
名医辈出
。这些医家善于著书立说,著述、总结前人经验及个人行医心得。
后温病学说兴起,吴门医派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三大特色。这是吴医的精华所在,也是
“吴中医学甲天下”
的由来。
温病学说是最具吴门
地方特色
和
科技优势
的一大医学流派,更是吴门医派的代表学说。由于古时平江府生活富饶、人口众多,温病疫病在此盛行。由于传统的伤寒理论治疗瘟疫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吴越医家以
古代医籍
和
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
为纲寻求新的出路,为后世对传染病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后经过吴又可、叶天士、缪遵义等数代名医的
传承和创新
,独具特色的疠气学说和温病学说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由于先人们对温病学说的大力发展,苏州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防传染、抗病毒方面一直在全国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筚路蓝缕——吴地名医的开创之路
吴门医派具有
“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
的特色。吴地名医众多,尤以儒医、御医、世医居多。
吴有性
,字又可,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明末清初,医术高明,尤其擅长诊治各种传染病、疑症杂症。明末清初之际,瘟疫横行,吴有性经长期的观察与临床试验,大胆提出
“疠气”致病
学说,写成了全新的
《温疫论》
一书,开我国研究之先河。他将疫病的传变归纳出九种传变方式,史称
“九传”
。吴有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术见解,使温病学说独立成体系,对医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叶天士
,江苏吴县人,是温病学说的创始人。他提出
卫气营血辨证
方法及相应治法,将人体由浅而深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4个病机层次。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他先后踵门求教过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其
虚心求教
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相传叶天士原本小有名气,但在母亲生病时他却多次治疗无果。于是他隐姓埋名拜到当时吴家名医的门下学习。学习结束后,叶天士坦白自己的身份,并对他的师父道歉。名医虽恼怒自己为叶天士所欺,但也对他埋名学习救母的行为十分欣赏,便没有追究。
叶天士虚怀若谷、勤奋好学,广博众家之长,最终成为一代温病大家。他的医学理论,他的治学态度,他的那种
敏而好学
、更名换姓求师学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火尽薪传——近代名医的传承与发扬
随着历史的推进,吴门医派依旧保有其独特的风采。除了上述介绍的吴又可、叶天士等古代名医的贡献之外,吴门医派的发扬壮大也离不开近代名医们的辛劳的付出。
李畴人
手不释书,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出诊路上仍手捧医书钻研医术。
黄一峰
删繁就简,悬壶济世心系劳苦,精简药方减少百姓负担。
承淡安
一心治学,既往开来弘扬针灸,创办学校一生桃李遍天下。
灿若星辰——吴门医派在后疫情时代的极高临床价值
如今,吴门医派的
传承发扬
是我们在
抗击疫情
方面最宝贵的财富。在苏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讲话中,苏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盛乐
介绍道:“苏州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并用,从预防、治疗、康复等环节着手,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吴门医派特色优势抗击疫情。”从隔离患者使用中药来预防新冠疫情,到中医治疗运用于临床诊治,无一不象征着吴门医派在阻击疫情方面有着
极高的临床价值
。
总结痛点,做更好的吴门医派传承人
但是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在传承和发扬吴门医派中也面临着一些
难题
:资金不足,在博物馆宣传方面难以形成产业,社会知名度不高,对吴门医派之精华创新不够;在对周围居民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居民因博物馆在苏州市中医院内部而对博物馆存在“参观博物馆即去看病”等误解。
直面这些传承痛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向百姓讲好吴医故事,塑造更多为百姓所熟知的吴医文化形象,让吴门医派文化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深植于普通百姓心间,做到真正意义上的
薪火相传
。
通过本次寻访实践活动,我们对吴门医派的传承和发扬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吴门医派是我国
中医学的瑰宝
,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
医疗学术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中医学子,我们必须直面挑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走在吴门传承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接续奋斗中
为吴门医派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时代华章
!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活动体会
这次参观苏州中医药博物馆之旅让我看到了吴门医派的发展历程,吴门医派的丰富内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更深入了解了吴门医派精髓,受到了一次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通过
实地探索
,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接触社会了解的过程增长才干,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做出贡献
。——王浩宇
期待已久的实践活动在苏州中医药博物馆展开,拿起相机,漫步在历史的海洋里,聆听着讲解员的旋律,看着那一张张栩栩如生的画像,仿佛置身几百年前的今天,听他们细细的探讨吴门医派的点点滴滴,那一张张字迹铿锵有力的药方,让我感到无比的震撼,不仅是钦佩于医者的智慧,更赞赏于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感受颇多!——潘伊萌
在这次的暑期实践中我们参观了苏州中医药博物馆,这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门医派,也在对沈主任的采访中了解了
中医的发展现状
与
未来方向
。古今交织,我得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医,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学习中医的我们应当更加努力,
将知识运用于实践
,以求成为合格的医生。——缪佩瑶
我深深地被叶天士、黄一峰这些吴地名医的事迹所打动。正如习主席所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作为中医传承的新生力量,需学名医精神,“扣好”思想道德上的“第一粒扣子”,才能在以后
传承中医
、
造福人民
的道路上行稳致远。——马硕贤
时间:
2022-08-29
作者:
薪火实践团
来源:
薪火实践团万年青队
关注:
河海学子三下乡:探索垃圾处理厂
河海大学暑期实践团队走访南京环境集团江北垃圾处置中心学习餐厨及厨余垃圾处理模式,见证垃圾“变废为宝”全过程。
08-29
三下乡||调研基层法律服务现状,提高基层群众法律素养
08-29
采访推送 言志国副校长
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疫情态势却不容忽视。在坚持“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理念和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的指导下,8月10日,北京科技大学
08-29
南中医三下乡:“吴医荟萃,一脉相承”薪火实践团寻访苏州中
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寻访苏州中医药博物馆。
08-29
宁大学子三下乡:随机采访确实并不容易
08-29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西农学子探访江南地区稻作文化实
08-29
西农千年稻香探访队:心得感想丨一场远古农业与现代青年的双
08-29
西农学子赴浙江“千年稻香”实践队丨情系农户,追寻稻作文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举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08-29
投稿须知
|
常见问题
|
积分充值
|
多彩大学生网
©版权所有 客服QQ:471708534
鄂ICP备2022010258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