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学子三下乡:探索垃圾处理厂

(通讯员 黄紫芊、刘小婷、刘铮、沈雨桐、王瑾、朱家明)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环境,垃圾分类势在必行。2022年8月3日,河海大学地学院实践团积极响应政府和学校号召,关注民生工程,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访南京环境集团江北生活垃圾处置中心(下简称“中心”)学习餐厨垃圾处理模式。
当日上午,团队成员与集团中心代表杨广龙开展线上会议。杨代表介绍,中心废弃物主要为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其来源是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及果蔬批发市场等。通过对废弃物进行除杂分选,剔除其中杂质,获得有机质从而发酵产沼,又经分离得到沼气、沼液和沼渣。其中,剔除的杂质可以用于焚烧发电,沼气经净化可运送至锅炉和发电机房,沼液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后既可供厂内生产又可排放至自然水体,沼渣可以外送至沼渣处置单位处理。
相较于传统的“小而乱”的垃圾处理模式,中心集中式的垃圾处理规模更大,建设总规模达到1350吨/天,而且资源化回收程度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油脂经提纯后可作为工业原料外售至生物柴油加工企业,提高运营效益,而消纳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水、臭气等污染物有了明确的去处或处理达标后排放,安全环保达标率有所提升。
下午,团队成员代表朱家明前往中心进行实地考察交流,参观中心的垃圾处理设施,进一步了解企业运行模式,近距离接触垃圾焚烧与再生能源发电,见证“变废为宝”的过程。负责人介绍,目前餐厨垃圾收置仍存在难点,比如由于各城市的饮食习惯和垃圾分类的程度不同,导致垃圾的品质(含水率、含杂率、含油率等)不同,进而存在不同的设备磨损情况。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对垃圾分类有了新的系统化的认识。如今在农村地区,焚烧仍然是处理垃圾最普遍直接的手段,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然而,全国各地像江北生活垃圾处置中心这样较为先进高效的垃圾处理厂越来越多,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强,相信未来一定越来越好!
 
时间:2022-08-29 作者:王瑾 来源:河海大学 关注:
  • 西农学子赴浙江“千年稻香”实践队丨情系农户,追寻稻作文化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