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山东大学团队在天津开展“葫芦烙画”非遗体验课程,多层次实践成果助推文化传承与认同

    发布时间:2025-09-18 阅读:
    来源:幸福实践小分队
  近日,山东大学幸福实践小分队在天津市葫芦庐文化街基地及河北区非遗项目基地,成功举办“葫芦烙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体验课程。活动涵盖宣讲会与专业课程培训共数场,开展专项调研2至4次,累计受益学生达240-300人,取得显著的教育成效与社会反响。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不仅承载中华民族悠久的手工技艺和审美智慧,更凝聚了多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本次活动以“体验—认知—认同”为路径,通过系统性文化讲授与沉浸式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尤其少数民族学生深入理解葫芦烙画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能力与传统美学的感知力。许多学生在亲手完成构图、描摹与烙制的同时,不仅体会到匠人精神的严谨与专注,更加深了对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整体认识,建立起跨文化认知的方法论基础。
  本次活动意义深远,通过系统化的非遗体验课程与专题调研,不仅使参与者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深入理解了葫芦烙画作为中华民族共享文化符号的历史内涵与审美价值,更在实践层面推动了文化认同与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学生在亲身参与烙画制作的过程中,建立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认知框架,逐步形成从技艺体验到文化理解、从民族共情到价值认同的升华。活动探索出“在做中学、在体验中认同”的文化教育新模式,为非遗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有效路径,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跨文化认知能力。同时,项目团队通过扎实的实践组织和广泛的媒体传播,有效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体现出高校在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山东大学幸福实践小分队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体验—认知—认同’的教育路径,让非遗文化真正走进青年一代的内心,尤其为多民族学生提供情感共鸣与文化共享的重要平台,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作者:马朵朵,王梓竹,王金红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