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粒芯片的星火,到一页古籍的根脉,当科技之盾护住数据疆域,文化之魂稳稳安放,国家安全便能稳如磐石,安若泰山。——题记
2025年7月12日-16日,山东大学武装部“慧心筑防护卫荣光”总体国家安全观调研宣传队队员分别走进山东省科技馆与西安国家版本馆,调研科技安全与文化安全,学习了解其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与重大意义。
第一站:山东省科技馆——科技安全的少年力量 山东省科技馆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是中国科技馆体系“一总多分”的重要分馆之一。
走进山东省科技馆,满场都是孩子们跃动的身影。他们围着仪器叽叽喳喳,在光影与齿轮的互动里触摸科学的脉搏。从亚里士多德的手稿到薛定谔的猫,从数理公式到人工智能模型,人类探索未知的漫漫长路在此浓缩。
什么是科技安全?科技安全是指国家、组织或个人在科技领域的核心利益免受威胁的状态和能力。是技术自主可控的底气,是科研活动的安全屏障,是科技成果的牢牢守护,更是对技术应用风险的精准防控。而科技馆里最动人的答案,藏在孩子们眼中的好奇里——当“坚守科研”的信念种子被悄悄埋下,今天提问的少年,终将成为明天筑牢科技防线的力量。
第二站:西安国家版本馆——文化安全的文明根脉 西安国家版本馆(文济阁)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的分馆之一。
踏入西安国家版本馆,仿佛穿越时空长廊。甲骨上的灼痕仍在诉说先民的智慧,古籍里的墨香沉淀着千年的文脉,不同时期的版本文物静静陈列,从秦简到活字,从线装书到数字档案,这里收藏的不仅是“版本”,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库。20m*90m的通顶书墙,充分体现“展藏一体”的功能。恒温恒湿、防震防火,让5万册精品与6000年文脉得以“异地灾储”。从《永乐大典》到四库全书,每一册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如果版本断档,文脉断裂,国家安全将从何处汲取精神底气?
乘电梯直达三楼,两个展览同时开放——《赓续文脉踔厉前行》汇集1743种经典版本,从一枚邮票到一张债券,都在讲述“正式出版”背后的国家认证体系;《楮墨遗珍万里同风》用600件丝路版本串起两汉到新时代的文明互鉴史,提醒我们:开放不是失根,交流必须自有坐标。
文化安全,是文明根脉不被断流的坚守,是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守护,是民族精神不被稀释的底气。不只是当下的精神防线,更是面向灾难的备份与重生;有了这份灾储底气,总体国家安全观才完整无缺。文明传承从不是静态的陈列,而是在触摸与倾听中让故事活起来。今天被文化打动的每一个人,都在成为守护文化安全的微光,让民族的精神家园永远有处可寻。
从科技星火到文明根脉,两场参观让我们读懂:国家安全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实验室里的坚守,是博物馆里的凝视;是少年眼中的科学梦,是每个人心中的文化魂。守护它,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作者:山东大学本科生 常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