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开展京剧脸谱实践活动
为助力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传统戏曲魅力,以脸谱艺术为载体激发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涵养审美认知,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成员熊露,于社区活动室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京剧脸谱主题实践课程。
活动伊始,多幅勾勒精致、色彩鲜明的京剧脸谱挂饰集中展示,瞬间吸引了在场青少年的注意力。红脸关羽、白脸曹操、蓝脸窦尔敦等经典脸谱形象,因蕴含丰富故事背景,让孩子们眼中满是好奇与探究之意,为课程开展奠定良好氛围。
课程讲授环节,熊露围绕京剧脸谱的文化内涵与工艺细节展开讲解。她先向青少年介绍胭脂红、墨色黑、石绿等传统配色的特点,再逐一解析额头“通天纹”、眼角“吊梢眉”等标志性纹样的寓意,同时展示勾线笔、矿物颜料等专业绘制工具,引导大家近距离观察、触摸,直观感受传统工艺的精致。为帮助青少年理解京剧脸谱“以形传神、以色寓意”的核心讲究,她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释:红色象征忠勇、白色代表奸猾、黑色寓意刚直,并以《霸王别姬》中项羽的脸谱为例,说明其额头“寿字眉”设计既凸显人物威严,又暗含悲壮命运,将色彩、纹样与人物故事紧密串联,让抽象的脸谱图案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符号。
实践操作阶段,青少年们迫不及待拿起画笔,在素白脸谱模具上动手创作。此前较为好动的男生,此刻专注地用勾线笔绘制张飞的“十字门脸”,生怕一笔偏差影响整体气势;女生则更注重细节打磨,有同学为穆桂英脸谱添加淡粉花纹,赋予角色“刚柔并济”的独特解读。创作过程中,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既保留个人巧思,又在思想碰撞中激发灵感。面对颜料晕开、线条不直等问题,大家耐心调整,反复尝试摸索运笔力度,展现出极强的专注力与耐心。
课程临近结束时,青少年们主动整理颜料盘、画笔等工具,将完成的作品整齐摆放于桌面晾晒,随后围坐在一起逐一介绍创作思路与设计理念,分享实践收获。
此次京剧脸谱实践课程,不仅是一次手工体验活动,更是搭建起青少年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通过分辨脸谱色彩密码、解读纹样背后的人物性格,青少年逐步领悟京剧“寓褒贬、别善恶”的文化智慧;在握笔勾勒的过程中,他们沉下心感受传统工艺的细腻,有效缓解浮躁心态、提升专注能力。同时,青少年在配色选择与纹样设计中,将个人创意融入传统样式,既触摸到传统手艺的温度,又收获“传统文化可创新、有趣味”的全新认知,在笔墨挥洒间悄然播下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