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寻红色脉络 感悟渤海精神

    发布时间:2025-09-13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红脉新章”调研团
探寻红色脉络 感悟渤海精神
2025年 8 月 6 日上午,红脉新章团队成员张元梓曼赴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开展红色主题调研,在纪念馆专业引导员的系统讲解下,深入探寻该老区的革命历史脉络,取得了丰富的调研成果。​
渤海革命老区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建的重要根据地,地理范围涵盖今山东省东北部滨州、东营、潍坊、德州、淄博等区域,因地处渤海湾南岸而得名。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 20 世纪 30 年代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地方党组织在此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逐步构建起抗日根据地基础。1944 年 1 月,为适应抗战形势需要,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将冀鲁边区与清河军区合并,正式成立渤海区党委、渤海行署及渤海军区,标志着渤海革命老区作为统一战略区域的形成。在抗日战争阶段,渤海区军民依托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先后粉碎日伪军数十次大规模 “扫荡” 与 “蚕食” 行动,有效保卫了革命政权,为华北地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该老区进一步发挥后方基地作用,累计动员 16 万余名青壮年参军入伍,组织 100 余万人次民工参与前线支援,为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关键的兵员补充与物资保障,期间孕育的 “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一心为民” 的渤海革命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纪念馆内的实物展品(包括革命时期的武器、文献、生活用品等)、历史影像资料及场景复原展区,团队成员直观感受了渤海革命老区从烽火中诞生、在斗争中壮大的光辉历程,对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日,纪念馆内亦有多支小学生参观团队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学生们在教师与引导员的带领下,聆听革命历史故事,观察历史文物,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的阵地作用,也为本次调研提供了关于青少年红色教育实践的鲜活案例,进一步丰富了调研内容的维度。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