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访红色记忆,对话时代新章——走进芜湖王稼祥纪念园​​

    发布时间:2025-09-13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红脉新章”调研团
​​
作为“红脉新章”调研团红色基因寻访之旅的重要一站,团队成员于2025年7月28日来到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之畔、青弋江边的王稼祥纪念园。这座庄严肃穆的纪念场所,不仅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王稼祥同志的光辉事迹,更以其独特的地标叙事和丰富的展陈设计,生动诠释着红色基因如何融入城市肌理,与新时代青年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
地标中的精神密码:空间叙事与历史回响​
纪念园依山而建,主体建筑融合了现代风格与徽派元素,象征着革命传统与地域文化的交融。步入园区,“王稼祥生平陈列馆”是核心展区。调研团成员们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手稿和复原场景,系统学习了王稼祥同志在党的理论建设、红军政治工作、国际联络以及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展馆设计巧妙运用空间语言,如螺旋上升的参观路线,隐喻革命道路的曲折与最终通向光明;光影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则强化了历史叙事的感染力,使抽象的革命精神变得可感可知。
团队成员特别关注了纪念园作为新时代红色文化地标的建设理念。园内精心规划的“思想之路”雕塑群、“薪火相传”主题广场等,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将王稼祥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等核心价值,通过具象化的空间符号进行编码和传递。这种“地标-精神”的互构关系,正是团队“三维分析框架”中重点探究的对象——红色基因如何通过物质载体实现创造性转化。
口述中的鲜活传承:建设者记忆与青年回响​
团队成员也与几位正在参观的大学生进行了交流。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张同学表示:“以前在书本上了解王稼祥,感觉有距离。来到这里,看到他使用过的物品,听过他在关键时刻的抉择故事,感觉历史人物一下子鲜活起来。他那种基于实践的独立思考精神和国际视野,对我们当下做研究、看世界很有启发。” 这种青年个体的认知与历史集体记忆的互动,正是团队构建“建设者个体记忆与集体精神谱系对话模型”的鲜活素材。
青年视角下的“新章”:解码、赋能与未来​
“红脉新章”调研团此行的核心目标,是解码像王稼祥纪念园这样的红色地标所蕴含的精神密码,并探索其在当代的价值转化路径。团队成员观察到,纪念园正积极拥抱数字化传播,利用小程序的方式提升互动体验;结合重要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吸引年轻群体参与;其承载的革命精神,也被视为芜湖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方发展注入历史底蕴和价值引领。
团队中谢珞彤同学表示:“王稼祥同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忠诚为党的一生。纪念园的建设与运营,成功地将这种‘红色基因’转化为可见、可感、可参与的文化空间。我们的调研,就是要解析这种转化机制——它如何通过空间设计、叙事方式、教育活动等‘载体’,与新时代青年的认知和需求产生‘对话’,进而激发青年的主体性思考,将历史的精神财富转化为面向未来的行动力量。这也是我们‘在地化精神解码’方案在芜湖的生动实践。”
此次王稼祥纪念园之行,为“红脉新章”调研团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案例,深刻印证了红色基因在国家级新区(或重要城市)建设中作为文化资本的重要价值。团队将进一步整合此行的口述档案、符号分析和公众认知数据,完善“精神—经济”协同发展评估框架,为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方案。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