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浩荡振辽海,山海同声话复兴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赴辽宁大连、丹东实践团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讲述伟大变革中的中国故事、传承民族精神是青年一代的重要使命。2025年8月20日至21日,在任春臻老师的指导下,冶金学院柯飞宏、李智红、黄贤芳、刘文丽、陈子怡、刘世成、冉晓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褚明睿组成实践团,赴辽宁大连、丹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走进博物馆、纪念馆、乡村产业基地与边境经济区,以实地观察、史料考察、资料梳理的方式,触摸历史脉络、感受发展脉动,在“看、学、思、做”中深化对国家战略、民族精神与乡村振兴的认知,为青春奋斗注入精神力量。
溯源工业记忆,感悟历史厚重
(一)大连博物馆:从“经远归来”到工业崛起
实践首站,团队成员来到大连博物馆,“经远归来”专题展让历史与现实激烈碰撞。展柜中,“经远舰”复原模型、出水的铁锈炮管与破损甲板残片,无声诉说着甲午海战的悲壮。我们驻足凝视,仿佛看见百年前将士们浴血奋战的身影,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警示,也更懂如今中国从“积贫积弱”到“强国有我”的跨越之艰。
馆外广场上,“上游”型蒸汽机车静静伫立。漆黑车身、厚重钢轮,承载着中国工业从蹒跚起步到逐步壮大的奋斗史。它让我们想起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人们凭着坚定信念拼接 “钢铁动脉”的岁月,也让我们明白:中国现代化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实干中铸就的。
(二)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铭记屈辱,坚守信仰
8月20日下午,实践团走进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厚重石墙、阴冷牢房、残酷刑具,瞬间将我们拉回那段屈辱岁月。这里曾关押无数仁人志士,他们在铁链与酷刑中坚守信仰,用鲜血书写民族不屈。
站在纪念墙前,我们重读烈士诗抄,深刻理解“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的真谛。昔日的“杀人魔窟”,如今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刻警示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奋发图强,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图 1 团队成员观看旅顺日俄监狱博物馆史料展板
探访边境振兴,见证时代变革
(三)北国之春草莓博物馆:科技赋能,农业新生
8月21日上午,实践团抵达丹东北国之春草莓博物馆,解锁乡村振兴的“丹东密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农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电商新模式:当地政府与合作社引导农民开网店、做直播,让“丹东草莓”从田间直达餐桌,既拓宽销路,又提升附加值,打响全国品牌。草莓产业的电商之路,正是“科技兴农”的生动实践,也是讲述新时代伟大变革中“农村新故事”的鲜明注脚。
智能农业典范:1.2万平方米的智能连栋温室采用“荷兰模式”,计算机系统精准控制温湿度、肥水,风机、湿帘自动开关,昔日“靠天吃饭”的农业,如今走向高效、精准的现代化新阶段。
与此同时,丹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兴边富民“1234工程”——以“丹东草莓”为主导产业,以边境旅游、口岸贸易为支撑,发展水产、林果、加工等特色产业,靠基础设施、政策、科技等保障,让边民富、边防固。
图 2 图3团队成员参观草莓博物馆栽培技术展示
(四)抗美援朝纪念馆:传承精神,续写华章
实践最后一站,我们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庄严肃穆的展厅里,实物、影像再现志愿军 “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严寒中坚守阵地,炮火下冲锋陷阵,他们用热血与生命为新中国赢得战略主动。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今天,我们要把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形势下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族力量,万众一心地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
保家卫国峥嵘岁月,精神力量推动新时代发展。抗美援朝精神并非停留在过去,而是与新时代改革发展紧密相连。保家卫国的意志在新时代化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能量。
图 4团队成员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
以青春视角,讲好中国故事
两天的实践虽短,却让我们跳出课本,触摸到中国发展的真实脉搏。从大连的工业记忆到丹东的边境振兴,从历史屈辱到时代辉煌,我们看到:中国故事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由无数先辈的坚守、当代人的奋斗共同书写的鲜活篇章。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是中国故事的观察者,更应成为传播者、参与者。未来,我们将带着实践中的感悟,在专业领域踏实前行,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让青春在为国家、为民族的奉献中绽放光彩!
冶金工程2402刘世成: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真正走出校园,深入城市与乡村,亲身感受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创新的交汇。我们认识到,中国故事并非抽象的概念。无论是博物馆里工业化的足迹,监狱旧址中民族独立的坚守,草莓产业的现代化与电商创新,还是抗美援朝精神在当下的延续,我们都切身感受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是属于每一个奋斗着的中国青年的故事,也是需要每一个青年用热血青春去续写的永恒篇章。
冶金工程2409李智红:此次实践让我收获颇丰。在大连现代博物馆,我触摸到城市发展的脉搏;日俄监狱旧址的铁窗与刑具,警示着和平的珍贵;丹东草莓博物馆里,现代化农业技术展现乡村振兴活力;抗美援朝博物馆的文物与故事,更让我深刻感悟英烈精神。这段旅程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激励我以更昂扬的姿态担当青年责任。
智能制造2401褚明睿: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循着历史的脚步,从近代中国的磨难与屈辱、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意志,到新中国工业与经济的迅猛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探索。铭记历史,警示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回望现在,无论是大连博物馆中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高度融合,还是草莓博物馆中科技为草莓产业注入的强大活力,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新时代中国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担负起时代的使命,用智慧与青春来续写属于我们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