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安全教育如何真正“入脑入心”?湖北医药学院“万众‘医’心”实践队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急救课堂,给出了创新答案。2025年6月28日,实践队走进源园社区爱心托管班,开展“小小急救员”主题培训,通过趣味教学与沉浸式实操,为20余名儿童播撒下生命安全的“种子”。
创新课堂:四字口诀破解专业壁垒
"心脏骤停救援就像和时间赛跑!"实践队员胡俊炎举起模拟听诊器,以儿童熟悉的超级英雄故事切入,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冒险任务。团队独创的"叫叫压吹"四字密码串联起整套急救流程:"叫"醒昏迷者、"叫"来救援者、"压"出生命节拍、"吹"入希望气息。孩子们踩着动感节拍练习按压频率,在律动中掌握每分钟百余次的黄金救援节奏。
图为实践队员胡俊炎讲解心肺复苏术
游戏赋能:角色扮演激活救援本能
活动室内,迷你急救教具变身"生命训练营"。"手臂要像钢铁侠一样笔直!"在队员指导下,孩子们的小手叠上大手,感受生命复苏的力量传导。精心设计的"急救特工队"情景游戏中,孩子们化身救援小分队:有的模拟拨打120精准报位,有的用童言童语安抚"伤员",还有的为同伴示范标准按压动作。当模拟人胸腔亮起成功指示灯,欢呼声瞬间点燃课堂。
图为小朋友在实践队员指导下找按压定位点
教育延伸:生命意识的多维生长
活动带来的改变正悄然渗透家庭场景。有家长发现孩子开始关注家庭药箱有效期,有祖辈被孙辈提醒"浴室要铺防滑垫"。社区工作者观察到,课后游戏区时常重现急救课堂场景,孩子们自发扮演"生命守护者"。"急救知识不是终点,而是安全意识的起点。"实践队员吴瑞彤在观察笔记中写道,"当孩子主动把课堂内容转化为生活语言,教育才真正开始扎根。"
图为实践队员与儿童合影留念
目前,团队正将这套寓教于乐的“游戏化急救教学体系”系统梳理,打造为轻量化的“社区急救启蒙模块”。未来,它将像一颗颗种子,通过公益网络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壤,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