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渐盛的七月,山东大学爱心协会城市之光暑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带着满腔热忱走进了济南市历城区鲍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区幼安学堂。两周时光像掌心的沙,悄然从晨光与暮色中溜走,却在孩子们的笑靥里、作业本的字迹中,留下了沉甸甸的印记。
作业辅导的时光总伴着细碎的雀跃。志愿者们俯身在课桌旁,用红笔圈出进步的痕迹,也用便签写下“再细心一点,你会更出色”的鼓励。那些曾让孩子们挠头的算式、拼音,在一次次耐心讲解中变得清晰。有时候,一道数学题要换三四种讲解方式,直到孩子眼睛里露出“原来如此”的光亮;有时候,一个拼音的声调要反复示范跟读,看着孩子从发音不准到准确读出,志愿者们心里便涌起满满的成就感。
课堂上的时光则像被撒了彩糖。硬笔书法课上,墨香漫过课桌,孩子们握着笔,一笔一划地临摹,笔尖在纸上晕开工整的笔画,认真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里悄悄发芽。当长征精神宣讲讲到红军过草地的故事时,台下的小脸上少了平日的调皮,多了几分对勇敢的向往,课后还有孩子围着志愿者,追问着更多关于红军的故事。体能训练课上,孩子们戴好拳击手套,小拳头握得紧紧的,跟着老师学习基本的出拳姿势,虽然动作还有些稚嫩,但每一次出拳都透着一股认真劲儿。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挡不住他们脸上的笑容,志愿者们和老师一起在旁保护着孩子们,纠正着动作,看着他们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最难忘的是那些带着文化温度的特色课程。非遗面塑课上,面团在掌心搓揉成小兔子、小花朵,一个个充满童趣的作品渐渐成型。志愿者们也跟着学习,虽然捏出的造型不如老师精致,却也能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创作的快乐。健康知识科普时,大家围坐成圆圈,志愿者们结合图片和演示,讲解了各种健康知识,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脸谱讲解与绘制课上,志愿者们先给孩子们讲述脸谱的由来和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当说到红色代表忠义、黑色代表刚直时,孩子们眼中满是好奇。随后大家拿起画笔,在空白脸谱上勾勒线条、填充色彩,一张张色彩鲜明的脸谱在孩子们手中诞生。诗词课上,“床前明月光”的吟诵声飘出窗外,和社区里的蝉鸣叠在一起,成了独属夏天的韵律,孩子们在吟诵中感受着诗词的魅力。
离别的时刻,有的孩子把自己日常中做的手工小作品送给志愿者,虽然造型有些粗糙,却承载着满满的心意。其实志愿者们都知道,这两周的陪伴或许不能改变太多,但那些一起读过的诗、捏过的面团、纠正过的笔画,早已像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孩子们心里漾开圈圈涟漪。
现在回想起来,与其说志愿者们是来支教的,不如说是来赴一场成长的约定。我们带来知识与技能,也在这段时光里收获了纯粹的感动。看着孩子们一点点进步,从羞涩不敢说话到主动分享想法,从对知识懵懂到逐渐掌握,志愿者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支教的意义。
当最后一个孩子挥着小手告别,志愿者们知道,这场夏日的相遇不是终点。那些在幼安学堂种下的种子,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和孩子们一起,向着光慢慢生长。而这段时光,终将成为志愿者们和城市之光社区最珍贵的夏日纪念,留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