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暑期的热浪席卷鲍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区,“幼安学堂” 暑期托管班的开班铃声,为社区双职工家庭带来了及时的慰藉。在这里,山东大学城市之光社区支教二队的志愿者们,正以蓬勃的青春朝气,为孩子们的假期筑起一道充满爱与知识的成长防线 —— 既帮家长破解 “带娃难” 的烦恼,也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满满。
支教背景:响应需求,勇担青年使命
随着城市发展节奏加快,鲍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区内双职工家庭占比逐年提升,每到暑期,“孩子无人看管、学业无人辅导” 便成为家长们的烦心事。为切实解决这一民生难题,社区启动 “幼安学堂” 暑期托管班,山东大学积极响应号召,组建城市之光社区支教二队。这支由各专业优秀学子组成的志愿队伍,怀揣着 “服务社区、守护成长” 的初心,主动投身暑期托管志愿服务,立志用知识与爱心,为社区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全、充实、快乐的暑期学习乐园。经过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多轮对接,团队明确以 “学业帮扶 + 安全守护” 为核心目标,细化课程安排与服务流程,为支教活动的有序开展筑牢基础。
织密 “学业 + 安全” 双保障网
“帮孩子把学习抓实,让家长对安全放心”,是支教二队志愿者们始终坚守的服务准则。在每日托管的学业辅导环节,志愿者们针对不同年级孩子的学习难点精准发力:面对数学公式运用的困惑,他们拆解典型例题,手把手演示解题思路,用生活化案例帮孩子理解抽象概念;碰到语文阅读理解的瓶颈,逐句分析段落逻辑,教孩子提炼中心思想、梳理文章脉络;辅导硬笔书法时,俯身纠正握笔姿势与笔画顺序,逐份检查作业,圈出疏漏之处并耐心讲解,确保孩子及时补学、夯实基础。
安全保障更是丝毫不敢松懈。午休时段,团队实行轮班值守制度,志愿者们轻手轻脚巡查活动室,为孩子们营造安静安全的休憩环境;户外活动时,志愿者全程紧跟队伍,时刻留意孩子的活动动态,及时劝阻追逐打闹、攀爬危险设施等行为。此前社区邀请校长开展《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未来》主题宣讲时,志愿者们主动协助记录课程重点,通过提问互动引导孩子专注听讲,助力安全知识入脑入心,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激活特色课堂,丰富暑期生活
为避免暑期托管沦为 “简单看管”,支教二队积极配合 “幼安学堂” 特色课程安排,化身专业授课老师的 “得力助手”,让孩子们的假期充满趣味与成长。街舞课上,志愿者穿梭在孩子中间,对动作不标准的学员进行单独指导,手把手纠正肢体发力方式,帮助协调性较弱的孩子跟上节奏,同时维持课堂秩序,确保孩子们在动感舞蹈中释放活力的同时,不发生碰撞受伤;声乐课学习《明天你好》时,志愿者带领孩子逐句熟悉旋律与歌词,用鼓励的眼神和温柔的话语,帮助跑调或不敢开口的孩子克服胆怯,大胆放声歌唱,让活动室里回荡着清脆悦耳的童声。
此外,团队还精心设计并开展特色文化课《古人的避暑方式》。课前,志愿者们协助主讲教师布置场地,张贴图文海报、准备互动道具;课堂上,通过生动讲解古代饮食习俗(如唐朝的冰酪、宋朝的酥山)、穿衣智慧(轻薄透气的素纱禅衣)、建筑巧思(临水而建的水亭、借助机械送风的凉屋)及夏日娱乐活动(斗百草、放荷灯),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消暑智慧。志愿者们还引导孩子对比现代空调、冷饮等防暑方式,分享自己记忆中的夏日消暑趣事,在互动问答中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知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支教收获:双向奔赴,共赴成长之约
孩子们的蜕变:从胆怯到自信,从懵懂到成长
一个暑期的陪伴,让孩子们发生了肉眼可见的蜕变。在学习上,曾经对数学公式犯怵的孩子,能独立解出基础应用题;面对阅读理解不敢下笔的孩子,能清晰写出自己的观点;书法课上握笔颤抖的孩子,逐渐写出工整的笔画。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自信 —— 从课堂上 “不敢举手” 到主动分享想法,从户外活动中 “独自玩耍” 到主动邀请伙伴组队,从 “被动接受知识” 到主动提问探索,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志愿者的成长:在奉献中学会担当
对于支教队员而言,这段经历更是一次宝贵的成长历练。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学会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讲解,掌握了与不同年龄段孩子沟通的技巧,面对孩子的突发问题时,也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笑容与信任,让志愿者们深刻理解了 “奉献” 的意义 —— 每一次弯腰讲解题目时孩子专注的眼神,每一次鼓励后孩子绽放的笑容,每一次安全守护后家长放心的道谢,都让志愿者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也培养了一份属于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未来,山东大学鲍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区支教二队的志愿者们将永葆教育初心,以更贴心的服务、更昂扬的姿态,陪伴孩子们在暑期探索知识、收获快乐。他们不仅要为孩子们构筑一个充实多彩的假期港湾,更要为家长们撑起暑期育儿的坚实后盾,让青春在守护童真、助力成长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