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用青春守护夕阳与童颜:广西师大学子深入湖北乡村,开展暖巢行动

    发布时间:2025-09-03 阅读: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保特工队
         2025年暑假,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保特工队"的5名同学踏上了一场特殊的旅程。他们共同奔赴千里之外的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赵湾乡,开展为期六周的"暖巢行动"暑期社会实践。这支全部由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生组成的团队,用专业和爱心为乡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带去了温暖与陪伴。
一、缘起:看见乡村"遗忘的角落"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无数农村青壮年背起行囊奔赴远方,却在故乡留下了两个特殊的群体——佝偻着背脊守望家园的老人,和睁着清澈双眼期盼亲情的孩童。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赵湾乡,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村落,正是中国千千万万乡村的缩影。这里的老人们守着老屋数着儿女的归期,孩子们望着村口盼着父母的身影,情感的缺失成为乡村振兴中最为隐痛的伤疤。
2025年盛夏,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一支名为"国保特工队"的实践团队,带着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踏上了这段长达六周的温暖征程。这支由5名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生组成的团队,决心用他们的方式,为这个宁静的村落注入爱的活力。希望通过大学生的力量,为乡村留守群体提供情感支持,搭建代际沟通的桥梁。
二、启程:一场精心准备的温暖奔赴
         为了确保活动效果,团队在出发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7月中旬,队员们提前联系当地村委会,详细了解赵湾乡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情况。他们走访了多个家庭,记录下每个人的特殊需求:有的老人视力不好需要大字版报纸,有的孩子数学成绩薄弱需要重点辅导,还有的老人行动不便需要帮助采购生活用品。
团队成员根据调研结果,精心准备了各种物资:给老人准备的老电影U盘、聊天话题清单;为孩子准备的学习资料、绘画工具;还有特别设计的"树洞信箱"和运动会奖品。细心的队员们还提前学习了当地方言,以免沟通时出现障碍。

三、陪伴:用真心换真心的双向奔赴
         从7月21日开始,队员们正式投入服务工作。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充实而温暖。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一队队员已经出现在老人家中。他们陪着83岁的赵奶奶一边择菜一边聊家常,听她讲述年轻时参加生产队的故事;帮中风后行动不便的钱爷爷打扫院落、晾晒衣物;教独居的孙奶奶使用智能手机与女儿视频通话。另一队队员则在村活动室为孩子们辅导作业。"小老师"们用生动的方式讲解数学题,通过游戏帮助记忆英语单词,孩子们的进步肉眼可见。
最让队员们感动的是老人们的热情。一位八十多岁的奶奶每天早早地就在门口等候,她说:"这些孩子来了,家里就热闹了,好像孙子孙女回来看我一样。"孩子们也从最初的害羞变得活泼开朗,围着大学生哥哥姐姐问这问那。绘画课上,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心中的家园;手工课上,玉米皮、麦秆都变成了艺术创作的素材;朗诵课上,童声朗朗回荡在山间。

四、收获:这个夏天,我们共同成长
         六周的时光转瞬即逝,最后的成果展示会上,孩子们表演了精心排练的情景剧,展示了这些日子创作的书画作品,团队还将活动期间的照片制作成"暖巢纪念册",每一页都记录着温暖瞬间。对团队成员而言,这个夏天的收获远比付出的多。队员感慨到:"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社会责任。看到老人和孩子们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指导老师也欣慰地表示:"同学们将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种成长是教室里永远学不到的"。

五、延续:温暖不止于这个夏天
         虽然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暖巢行动"的影响还在持续。团队建立了长期的联络机制,通过微信群继续关注着老人和孩子们的近况。他们也在整理实践材料,准备将这次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希望吸引更多大学生关注乡村留守群体。"也许我们的力量很小,但只要能给老人和孩子们带来一些温暖和快乐,这件事就值得坚持下去。"这是"国保特工队"所有成员的心声。他们用行动证明:青春最美的样子,是在奉献中绽放光彩。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