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解码周园文脉,活化古建传承”实践团:在古建群落中书写青年担当,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发布时间:2025-08-31 阅读: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这个夏天,一起出发|“解码周园文脉,活化古建传承”实践团:在古建群落中书写青年担当,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成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考题。这个夏天,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解码周园文脉,活化古建传承”暑期周园文化探访实践团走进周园,以青春之力开启了一次“守护与创新”“传承与赋能”的实践之旅,在古建群落中书写青年担当,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

  精研细谋:凝聚团队合力绘就实践蓝图
  团队以“精准高效、务实创新”为原则,召开了3场专项策划会议,围绕周园古建文化传承与文旅赋能展开深度研讨。会议室里,大家分工协作、各展所长,聚焦文化术语翻译,查阅《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等权威典籍,反复推敲双语表述的准确性;结合短视频传播特点,构思《匠心周园》系列视频分镜,从“古建形制”“非遗技艺”“匠人故事”三个维度设计叙事框架。仔细规划调研周园的线路,梳理核心文化节点,制定“探访—记录—创作—输出”全流程实践方案。
  从“古建文化活态化传播”的理论研讨,到“双语导览体系搭建”的细节打磨,团队成员以“不放过一个疑点、不疏漏一个细节”的严谨态度,历经12次的修改完善确定的实践方案,优化双语导览词30余处,让“用专业服务文化传承”的目标落地生根,为后续实践工作筑牢了基础。

  深度探访:解码古建匠心对话传承真谛
  根据精心制定的实践方案,团队成员化身“古建文化研究者”,深入周园各个文化场馆,开启沉浸式探访之旅。在根雕馆,同学们轻触千年木纹,结合史料记载,梳理根雕技艺“因形赋意、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作理念,记录不同根雕作品所承载的民俗故事与东方哲思;在龙狮堂,细观梁间金龙彩绘,对照明清礼制文献,解读彩绘纹样中“龙凤呈祥”“五谷丰登”的祈福寓意;在百床馆,研究榫卯结构,测量不同床具的尺寸规格,探寻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美学与实用设计智慧。
  为了更深入理解文化传承的内涵,团队形成了万余字的调研笔记,收集一手资料20余份,为后续文化传播与文旅方案设计积累了宝贵素材。
  
  专业输出:搭建双语桥梁创新传播形式
  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语言优势,打造“双语+多媒体”文化传播矩阵。在双语导览体系建设上,团队针对周园核心景点,撰写中英文对照导览词,不仅精准翻译“飞檐斗拱”“砖雕影壁”等专业术语,更在英文表述中补充文化背景注释,帮助外国游客理解传统文化内涵。例如,在介绍“榫卯结构”时,特别注明“Chinesetraditionalmortiseandtenonjoint,astructuralmethodwithoutnails,reflectingtheancientChinesewisdomofharmonywithnature”,让文化传播更具深度与温度。
  团队倾力打造《匠心周园》双语系列视频。团队成员携带专业设备,捕捉周园美景,反复调整视频节奏,搭配中英文双语字幕与深情旁白,将根雕的巧思、彩绘的绚丽、榫卯的精妙融入动态影像,让静态的古建“活”起来、会“说话”。
  
  从会议室制定调研方案,到古建群的深度探寻,再到文化成果的创新转化,“解码周园文脉,活化古建传承”暑期周园文化探访实践团以青春之姿、专业之能,为周园古建传承注入新活力。
  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周园文化动态,通过志愿服务深化文化传播,以实际行动践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使命,让更多人感受古建之美、守护文化之魂。
  ·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