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21日,苏州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青”心汇聚常熟,乡村振兴有我——“1+N”青年服务实践团投身基层实践,深入海虞镇聚福村与虞山街道大湖甸村,以青年担当助托绿野希望,在实践中感悟基层治理方略,用专业知识为乡村发展贡献青年方案。

走进聚福村,错落的农房与整齐的田间路相映成趣,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图景铺展开来。在聚福村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采访了聚福村党委书记邹春健。他坚持推动乡村基础民生设施建设,积极推出医疗保险登多项公共咨询服务,建立了集乡村管理、治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系统,真正做到了“心系民,行帮民”的服务宗旨。

来到虞山街道大湖甸村。实践团成员与党总支副书记冯正琦展开了座谈。作为村党总支副书记,他结合非遗文化创作剪纸海报,推动乡土文化与现代治理理念融合,并着手实现党建工作与农产品品牌共建规划。冯书记向实践团成员们诉说着他和基层的故事,他的话语里没有豪言壮语,却透着对村民的深深牵挂。

选择扎根乡村,本质是青年与时代同频的主动作为。实践团成员对以大学生村官金歌为代表共计五位投身基层的优秀毕业生进行了采访。这些来自不同基层一线的声音,生动诠释着基层虽各有挑战,但青春在这里都能找到发光的坐标。

实践团成员针对此次走访见闻,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编制了两套完整的应急预案,旨在确定村庄潜在隐患,构建安全“防护网”。预案中每一处罗列出来的危险源与应急流程都凝结着青年学子对乡村安全的思考,也映照着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力量的努力。
此次实践之行,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对实干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双重需求。基层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故事,每一位村民都怀揣期待,青年们也愿以青春之力,为这些故事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