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兰理工学子三下乡:探寻红色足迹,关注遗产保护

    发布时间:2025-08-26 阅读:
    来源:王耀许/兰州理工大学
  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关注当地遗产保护现状,7月10日,兰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赓续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实践团队到达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寻访红色足迹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更深切的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苦卓绝以及革命先辈的伟大奉献,在为这片历史悠久的红土地上深深动容的同时,实践团队成员们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1935年9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哈达铺,在邮政代办所泛黄的《大公报》上,发现陕北红军根据地的关键情报。毛泽东当即在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作出“到陕北去”的战略决策,这一被党史学界誉为“关键性仅次于遵义会议”的转向,让濒临绝境的革命火种重燃希望。

实践团队参观关帝庙   崔瑶 摄
  哈达铺游击队司令部旧址,是革命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点燃的重要见证。站在旧址前,那古朴的建筑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的故事。1935年至1936年,红军长征先后两次经过哈达铺,在这里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其中就包括组建游击队。这些游击队在红军的领导下,成为了打击反动势力、发动群众的重要力量。他们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组织群众开展斗争,为红军的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后来建立陇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团队参观哈达铺会议旧址   王耀许 摄
  红军建立35个村级苏维埃政权,颁布《回民地区守则》规范民族政策,3000多名当地青年扛起钢枪追随革命。如今,这条被誉为“长征第一街”的1200米明清古街,仍完整保留着毛泽东居住的“义和昌”药铺、决策地关帝庙等382处历史建筑,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共同构筑起活态革命记忆库。
  在本次实践过程中,让队员们深深感受到了当地红色文化的伟大和历史文化的深厚,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同时,通过实地调研,队员们也了解到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际情况,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实践队员参观哈达铺纪念馆  赵海珂、胡鑫龙 摄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