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湖医可可梦七彩假期:琴弦拨动童心,歌声点亮希望

    发布时间:2025-08-25 阅读:
    来源:司瀚雯
多彩大学生网十堰7月5日电(通讯员司瀚雯)7月8日清晨,竹溪县长安小学的教学楼前,数名身着红色马甲的青年身影格外醒目。湖北医药学院可可梦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带着装载着小提琴、乐谱的行囊,在教学楼前整理队形时,二楼教室的玻璃窗后已挤满了探头张望的小脑袋。这场跨越近300公里的支教之旅,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中悄然开启。​
上午九点,音乐课铃声刚落,志愿者便提着一把深棕色小提琴走上讲台。琴身反射的晨光掠过孩子们瞪大的眼睛,前排同学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手指在课桌边缘轻轻敲击。当松香擦过琴弦发出细微的摩擦声,原本细碎的议论声瞬间消散,大大的眼睛聚焦在那把曲线优美的小提琴上。​
“这是今天的特殊‘课本’。”志愿者将小提琴架在肩上,弓毛轻触琴弦的刹那,《孤勇者》的前奏如泉水般涌流而出。孩子们先是惊讶地张大嘴巴,随即有人跟着旋律晃动身体,后排几个女生悄悄牵起了手。乐曲过半时,不知是谁先起了头,细碎的歌声逐渐汇聚成整齐的合唱,歌词撞在斑驳的墙面上,惊飞了窗外槐树上的麻雀。​

图为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合唱。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黄梦婷供图
四十分钟的课程被精心切割成三个乐章。在教唱环节,志愿者们将《孤勇者》的歌词投屏在电脑上,并标注出节奏强弱。当孩子们对副歌部分日渐熟练,志愿者突然拿起小提琴,琴声再次响起。这次的旋律变得婉转悠扬,有孩子立刻举手:“是《茉莉花》!”志愿者笑着点头,琴弓在弦上划出柔和的弧线,孩子们的歌声也随之变得轻柔,仿佛怕吹散了那缕想象中的花香。​
互动猜曲环节掀起了课堂高潮。志愿者用小提琴先后奏出《小星星》《两只老虎》等熟悉旋律,每当第一个音符落下,教室里就会炸开此起彼伏的抢答声。当《起风了》的旋律响起时,全班几乎异口同声地报出答案,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甚至激动地站了起来,马尾辫随着身体的晃动轻快摆动。

图为孩子们在课堂上与志愿者积极互动。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黄梦婷供图
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音乐教室的地板上投下晃动的光斑。课堂结束后,志愿者老师并没有收起小提琴,而是决定手把手教孩子们尝试拉小提琴。这个消息让孩子们兴奋不已,纷纷举手报名。​
十余名孩子围坐在志愿者周围,轮流体验拉琴的乐趣。尝试的同学按捺住颤抖的手指,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将琴身夹在肩头。当弓第一次完整划过琴弦,虽然发出的声音略显生硬,他们还是惊喜地捂住了嘴巴,眼睛亮得像落进了星光。​
志愿者老师先从最基本的持琴姿势教起,耐心地纠正着每个孩子的动作。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孩子们学得非常认真,虽然一开始动作有些笨拙,但他们眼中的热情丝毫未减。
有的孩子因为紧张,手指不停地颤抖,志愿者老师便温柔地鼓励他们:“没关系,慢慢来,你一定可以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渐渐放松下来,开始尝试拉出第一个音符。当那略显生涩的音符响起时,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成功的喜悦。

图为孩子们课下学习拉小提琴。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黄梦婷供图
夕阳的余晖为长安小学的教学楼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今天的支教活动悄然画上句点。孩子们排着队走出教室,脚步却格外缓慢,不少人频频回头望向还在收拾乐器的志愿者,脸上满是恋恋不舍。有的孩子将刚学的《茉莉花》旋律哼成不成调的片段,有的则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自己手上被小提琴弦硌出的浅浅红痕,这些细微的举动里,藏着对这一天的深深眷恋。​
当青春的热忱与乡村教育的需求紧紧相连,便汇聚成一股滋养成长的溪流。在这股溪流中,每一朵浪花都承载着孩子们的欢笑与进步,也映照着志愿者们的担当与成长。它们正向着充满希望的未来,不断奔涌向前,书写着更多关于成长与蜕变的故事。​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