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湖医药可可梦“护苗防侵”行动:情景课堂点安全灯,童言“说不”筑防护堤

    发布时间:2025-08-25 阅读:
    来源:李梦雨
多彩大学生网十堰7月8日电(通讯员李梦雨)守护童真,筑梦未来。为切实提升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筑牢安全成长防线,助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湖北医药学院可可梦志愿服务队于7月8日上午在竹溪县长安学校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课堂。此次课堂以“我的身体我做主”为核心,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系统化地向孩子们普及身体隐私知识、识别潜在风险及掌握自我保护方法。

认知起点,调研揭示知识缺口

为了解孩子们对自我保护知识的原始认知水平,课程开始前进行了一项简单而富有启发的“小调研”。调研结果引人关注:多数孩子能模糊感知身体的“隐私感”,但绝大部分无法准确指出隐私部位的具体范围;对于“什么是性侵害”这一问题,回答更是五花八门,甚至有孩子将简单的拉手拥抱也误认为风险行为;在“遇到可疑情况会告诉谁”的选项中,“朋友”和“老师”的选择率远高于父母。提问过程清晰展示了系统性教育的必要性,也为课程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为志愿者在课前调研孩子们对性侵行为的了解情况。黄梦婷摄

生命探源,爱是起点

课堂伊始,志愿者抛出了温馨而富有哲理的问题,询问小朋友们是从哪里来的,通过亲切的互动问答,引导孩子们理解生命的美好起源——源于父母的爱。“爸爸妈妈很相爱,爸爸妈妈都很爱我们,所以我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志愿者用温暖的语言传递了爱与感恩,并自然地引出核心安全理念,孩子们也要爱爸爸妈妈,信任爸爸妈妈,遇到事情也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这为后续建立信任与求助的基调奠定了情感基础。

寓教于乐,认知“小秘密”

课堂摒弃刻板说教,采用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儿童易于接受的形式展开。志愿者首先通过“亲密接触”小游戏,引导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体验“拒绝”的权利。“大家知道身体上哪些部位是我们的小秘密吗?”随着提问,志愿者利用清晰的图文,明确地向孩子们指出:男孩短裤覆盖的区域、女孩背心和短裤覆盖的区域就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小秘密”。孩子们在趣味问答中积极回应,不仅认识到男女身体的差异,更深刻理解了隐私部位的界限。


图为孩子们对志愿者发出的性侵害小问题进行回答。易倩摄

情景演练,学会说“不”

如何保护这些“小秘密”是活动的重点。志愿者详细讲解了日常防护要点:如不随意触碰、保持清洁、洗澡换衣避人等。更关键的是,活动设置了“遇到问题怎么办”的实战环节。两位志愿者上台扮演不同角色,惟妙惟肖地演绎了“游泳老师换衣室邀约”的场景,情节演绎直观呈现了潜在危险的情境。表演过程中,志愿者适时暂停,引导现场孩子们思考每个时候该怎么做,孩子们看得聚精会神,情绪随着剧情起伏。随后,志愿者引导孩子们思考应对策略:迅速离开、大声呼救、明确拒绝,并在安全前提下记住对方特征。孩子们踊跃参与讨论,明确了“背心短裤覆盖的部位绝对不允许他人随意看或摸”,一旦发生,必须第一时间告诉父母等最亲密的、可信任的人。遇到不舒服一定要告诉自己最亲密的人成为孩子们响亮的共识。


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带来“防性侵”小剧场。李梦雨摄

明晰界限,识别侵害

课堂最后环节,志愿者清晰界定了什么是性侵害。从“故意触摸或看你的小秘密”、“强迫你脱衣或攻击隐私部位”,到“用物品诱惑你”、“强迫你看色情内容或一起睡觉”等行为,一一列举。志愿者强调以上几种行为都是性侵害并再次强化应对措施:公共场合求救、封闭空间智取。同时也教导孩子们尊重他人隐私,如进房敲门、不触碰他人隐私部位、不说相关脏话等。志愿者特别提醒孩子们遇到任何困难或不舒服的情况,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


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科普性侵害包括哪些行为。黄梦婷摄

本次主题课堂通过系统化、互动性强的课程设计,将原本敏感复杂的儿童自我保护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技能。组织者湖北医药学院可可梦志愿服务队队长深感意义重大:“课程设计源于调研,效果检验也在孩子们身上。看到孩子们从懵懂到清晰认知,从怯于开口到敢于表达拒绝的勇气,这正是我们志愿服务的力量源泉。”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参与度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增添了坚实的安全保障。可可梦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表示,将持续开展此类公益教育活动,为更多儿童撑起安全保护伞。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