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夏文明传承之岷县宝卷调研实践”实践团书写非遗保护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夏文明传承之岷县宝卷调研”实践团

       7月11日至16日,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夏文明传承之岷县宝卷调研”实践团深入甘肃岷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岷县宝卷承载的文化密码,为宝卷的活态传承与数字化保护注入当代大学生的力量。

 
(01图为岷县宝卷的手抄本。火统璇 摄)

       7月13日,实践团在指导老师李妍的带领下,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岷县宝卷传承人裴陆平妻弟家中与二郎山岷县宝卷非遗传承所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岷县宝卷的活态念唱与传承现状。上午,实践团考察并实录《灵感观世音菩萨宝卷》的完整仪轨,学习了关于宝卷曲调的选择和结构等珍贵知识。下午转至二郎山传习所,聆听了《佛说观音菩萨宝卷》与《敕封护国佑民伏魔宝卷》的双卷念唱。

  (02图为实践团向村民询问岷县宝卷念唱情况。尚昶宏 摄)

 
 (03图为实践团正在访谈张润平老师。朱箫箫 摄)

       7月14日,实践团深入甘肃省岷县农村开展实地调研。上午,实践团在村民的带领下,深入岷县农家,对当地珍贵的宝卷文献展开了一场富有成效的调研与数字化记录工作。调研过程中,实践团在两户村民家中发现、整理并数字化保存了数部珍贵的宝卷。下午,实践团与当地宝卷研究专家张润平围绕岷县宝卷的文本存藏及活态传承等议题展开深度访谈。张润平专家结合数十年田野调查经验,不仅解答了实践团提出的学术问题,更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一手研究资料。

  
(04图为实践团在裴陆平老师家考察宝卷。王静怡 摄)

       7月15日上午,实践团拜访裴陆平老师。通过传承人对宝卷性质、内容体系的细致解读,成员们对宝卷这一民间文学形式的文化内涵形成更为立体的认知。团队以音频实录与田野笔记为载体,完整记录下饱含乡音的念唱韵律与口述记忆。

  7月16日至17日,团队成员对田野调查所得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制作了四个视频,分别从宏观宣传、宝卷经签、念唱曲牌、宝卷方言等角度记录,以此宣传岷县宝卷。

 
(05图为实践团合影。火统璇 摄)

       此次岷县宝卷田野调查,实践团通过多日沉浸式调研,不仅捕捉到了宝卷念唱的活态韵律、留存了珍贵文献,更以青年视角,见证非遗传承与乡土生活的共生关系。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推进调研成果的学术转化与数字化应用,让古老的智慧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华夏文明的薪火相传贡献青春力量。

通  讯:陶奕希
指导教师:李妍
供  图:火统璇、尚昶宏、朱箫箫、王静怡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