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上的名字,大地上的丰碑:沈灶英烈故事探寻
来源: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盐渎芯传”赴江苏盐城革命老区红色研探团
站在沈灶烈士陵园的入口,苍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字便撞入眼帘,瞬间压下了夏末的燥热。高耸的纪念碑如沉默的卫士,墓区里整齐的墓碑镌刻着姓名与年份,有的碑前还放着新鲜的花束——这是时光带不走的缅怀,是当地人对英烈最朴素的惦念。
俯身细观墓碑,那些陌生的名字背后,是村民许大爷口中“藏在芦苇荡里的战士”,是“挨家挨户说‘打跑反动派,大家才能过好日子’”的身影。史料里冰冷的“牺牲”二字,在老人的回忆中变得滚烫:他们也曾年轻,也曾在艰苦的岁月里揣着对未来的热望,却最终把生命定格在为信念奋斗的路上。
离开陵园,走进沈灶镇的街巷,才更懂这片土地与烈士的羁绊。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记得他们的足迹,正如墓区的青草年复一年生长,见证着“好日子”已成现实。但也发现,部分烈士事迹因年代久远渐被淡忘,红色故事的传播还缺些青春活力。
返程时,纪念碑的轮廓仍在回望中清晰。忽然明白,陵园不只是安葬忠魂的地方,更是一座精神灯塔——它提醒我们,英雄从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用生命照亮前路的同行者。作为青年,我们既要用短视频、VR技术让故事“活”起来,更要带着这份“不畏牺牲、矢志报国”的信念,在平凡的日子里续写他们未竟的理想。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