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关中革命根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关中革命根脉,燃青春奋进星火”暑期社会实践团再入富平老城记忆馆,开启了一场兼具历史厚重与文化温度的实践之旅。
富平老城记忆馆承载着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与革命记忆,实践团成员在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中,首先聚焦富平国家级非遗研学工坊群,深入探索阿房腔的独特魅力。作为富平特色传统戏曲,阿房腔的婉转唱腔与丰富剧目里,藏着当地人民的智慧才情。成员们认真聆听其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更现场欣赏了民间艺人的精彩表演——激昂时如烈火燃腔,细腻处似清泉润心,让大家沉浸式感受到古老戏曲的生命力。“这是第一次如此近地触摸传统戏曲,”成员们感慨,传承保护的决心愈发坚定。
随后,实践团转向拓片文字文化体验。在工坊里,成员们亲手操作:选一块斑驳碑石,匀匀刷上墨汁,再轻覆宣纸细细敲打。指尖触过纸背的凹凸,眼前仿佛浮现千百年前的笔墨痕迹。“每一个文字都在讲历史,”大家在亲手拓印中,真切触摸到岁月沉淀的厚重。
下午,为进一步挖掘历史细节、聆听民间记忆,团队成员分组走访了周边村民。在与老党员、老住户的亲切交谈中,大家耐心倾听村民讲述老县政府的历史变迁、当地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亲身经历与家族故事。“以前县政府门口的大槐树见证了多少重要会议,老一辈人跟着党闹革命、搞建设的劲头,现在想起来还热血沸腾。”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动情的讲述,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精神在民间的代代传承,也让历史资料有了更温暖的人文注脚。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近距离感受了富平历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魅力,更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守护非遗文化的信念。实践团成员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富平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用青春力量为革命根脉的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贡献力量,让红色星火与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光彩。(“逐关中革命根脉,燃青春奋进星火”暑期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