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审“码上惠农”实践团队:多智能体技术赋能洪泽农村普惠金融探索

    发布时间:2025-08-16 阅读:
    来源:南京审计大学“码上惠农”实践小队
  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中,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至关重要。自七月初以来,南京审计大学“码上惠农”实践团队深入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乡村与金融机构,用脚步丈量农村金融需求,用技术搭建普惠服务桥梁,在实践中探索多智能体协同技术赋能农村普惠金融的可行路径。
一、深入基层:摸清农村金融的“脉搏”
  实践伊始,团队便聚焦农村金融服务的痛点难点。成员们分组走进洪泽地区,与农户促膝长谈,倾听他们在贷款申请、产品选择等方面的经历与困惑。在与农户的沟通中,团队了解到,传统信贷服务在效率、精准度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完全满足多样化的农业生产需求。这些一手信息被细致记录、梳理,为后续的技术研发和方案设计提供了扎实的现实依据。
  同时,团队还通过问卷收集了大量数据,形成了对当地农村金融需求的系统认知,为深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

二、机构对接:在交流中探寻破局之道
  为了破除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壁垒,团队专程走访了当地多家金融机构,深入了解其信贷审批流程、风险控制机制和服务农村的瓶颈。
  在交流中,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当前农村信贷业务的运作模式:从农户申请到最终放款,需经过资料审核、实地调查、风险评估等多个环节,耗时较长;由于农户缺乏规范的财务数据,信用评估难度大,不良贷款风险相对较高。这些实际操作中的痛点,与团队在农户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形成呼应,让大家更加明确了技术介入的切入点——用多智能体协同技术优化流程、精准匹配、降低风险。
  团队还向金融机构介绍了多智能体协同技术的应用前景,双方就数据共享、模型优化等方面展开探讨,为后续的系统测试和落地奠定了合作基础。

三、技术攻坚:让科技长出“乡土气”
  基于前期调研掌握的实际需求,团队着手开展多智能体协同系统的研发工作。成员们发挥跨学科优势,共同致力于让智能系统贴合农村金融的实际场景。经过反复调试,简易版多智能体仿真系统初步成型。
  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农户了解普惠金融知识,让金融机构关注智能技术的应用潜力,团队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推广活动,发布公众号系列推文。
四、实践反思:在探索中明确方向
  从田间调研到机构对接,从系统开发到宣传推广,“码上惠农”小队的实践之路,是一次跨学科智慧服务乡村的尝试。这段经历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既需要技术创新的“硬支撑”,也需要深入基层的“软感知”。未来,他们将根据反馈持续优化系统,努力让技术真正扎根乡村,形成可跨区域推广的“技术-政策”双驱动范式,为长三角地区提供参考,为农村普惠金融注入科技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文案来源 | 南京审计大学“码上惠农”实践小队
图片来源 | 南京审计大学“码上惠农”实践小队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