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寻脉非遗小队以叶为媒传古韵,用心编织助养康

    发布时间:2025-08-16 阅读:
    来源:陈垣宇
  当棕叶在指尖灵巧翻飞,非遗技艺的古朴韵味与医学关怀的脉脉温情,于无声处悄然相融。为守护这份传承、传递这份温暖,2025年7月7日与7月9日至7月14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寻脉・非遗小队”以棕编为桥,先后走进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与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他们将这项传统手艺化作特殊的“治疗媒介”,助力医院康复科与老年科的患者们康复,用短短8天时间,编织出一段关于文化传承、贴心陪伴与身心治愈的动人篇章。

  【Part1】传承,棕叶千载
  7月7日,晨光微熹,小队成员与带队老师一同踏入新繁棕编传承人罗志勇的工作室。满室棕叶清香中,荷花亭亭、鸟兽灵动…这些从寻常棕榈叶幻化而生的艺术品有着生生不息的魅力。在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亲手采摘棕叶,学习编织蚂蚱与蜻蜓。当一只只“小生灵”在掌心跃然而出时,所谓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复刻,更是对自然与时光的虔诚对话。
  【Part2】治愈,指尖传情
  7月9日至7月14日,小队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开展实践活动。队员们将在新繁古镇习得的棕编技艺,化作康复治疗的温柔媒介,“一对一”指导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们编织非遗棕编,让非遗从技艺融入日常。编织时,手指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最好的康复训练;交流时,每一句家常都让时光变得温暖而轻松。这份传承千年的棕编技艺,正在书写着最温暖的现代康复诗篇。
  【Part3】见证,岁月生辉
  “这棕叶编着编着,手指头都活泛了!”爷爷举着刚做好的蚂蚱,乐呵呵地向同伴们展示,“比整天躺着强多喽!”一旁的奶奶慢悠悠地调整着蜻蜓翅膀的弧度,笑道:“这些小玩意儿啊,带回去给孙子,准比买的还稀罕!”几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手里的棕叶渐渐成形,脸上的笑意也越来越深。护士姐姐在一旁注视着老人们的表现,欣慰道:“这样的非遗活动既锻炼了手部功能,更疗愈了心灵。”在棕叶的清香里,沙沙的编织声不绝于耳,我们看到了传统技艺的永恒魅力,更见证了它如何点亮生命的晚晴。
  【Sum】展望,永续前行
  八天里,我们既习艺于匠人之手,又授艺于示教课堂,原来传承与服务从不是单向的路,我们既在接住前辈递来的火种,也在把光播进更多人心里。愿非遗与现代的相逢,永远这般滚烫;愿每一次传承,都能带着掌心的温度,走进寻常日子里。寻脉的脚步不会停,因为最好的传承,本就是永远在路上的模样。
作者:陈垣宇
审定:明怡菲、钟文渊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