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暑中,“思想火炬青春闪耀”实践团如星火般散落华夏大地,十余名队员兵分七路,以脚步丈量千年文脉。从河北邢窑遗址的古瓷微光,到湖南耒阳培兰斋的红色印记;从江苏沙洲酒坊的醇厚芬芳,到连云港花果山的山海传奇——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接力悄然展开。
燕赵故地:泥土与麦香里的传承密码
临城邢窑遗址的碎瓷片在烈日下泛着温润光泽,实践队员俯身轻触唐代匣钵的粗粝表面。“每一道划痕都是工匠与泥土的对话,”队员在笔记中写道。转向普利寺塔的巍峨身影,飞檐斗拱间凝固着北宋匠心的精妙。行至赵阔腌肉面店铺,案板与擀面杖的节奏声里,非遗传承人手臂翻飞间,一碗承载乡愁的手工面热气升腾,年轻学子记录下小麦蜕变为舌尖风物的完整旅程。
图 1邢窑遗址探访 李潇扬供图
三湘热土:墨香、热血与古街烟火
湖南分队溯着杜甫的足迹深入耒阳。寨下仙的峻峭岩壁回荡着古老传说,杜甫公园江风拂过诗碑残句,无声述说着漂泊诗人的家国情怀。培兰斋的斑驳砖墙内,烈士手稿字迹如刀锋,穿透时光直抵人心。正南街的青石板路上,竹编老人指尖翻飞,篾条化作灵巧的鱼篓;蔡伦纪念馆内,匠人复原的抄纸帘浸入浆池,薄如蝉翼的纸张在队员手中簌簌作响——古法技艺在青春掌间复苏。
图 2耒阳培兰斋之行 徐群英供图
山海江苏:酒韵、英魂与市井长歌
江苏线队员在沙洲优黄文化园沉醉于酒香。百吨陶坛阵列如沉默的士兵,守护着百年发酵的秘密。“黄酒是时间的艺术,”讲解员揭开冬酿春藏的奥义。徐州的王杰纪念馆内,一张张照片重现英雄扑向炸药包的瞬间,年轻面容定格成永恒丰碑。连云港的探访则交织山海:花果山云雾缭绕,遥应《西游记》的奇幻想象;民主路老街的梧桐树影里,老式照相馆橱窗陈列往昔时光;盐河巷暮色四合时,非遗糖画在灯火中流转金光,海州古城的旧砖墙下,市民在广场哼唱淮海戏的悠长曲调,古老旋律随晚风飘入市图书馆的现代书页。
图 3沙洲优黄文化园了解酒的故事
“文化不是博物馆的标本,”队员在归途整理影像时感慨,“它活在街巷的炊烟里,在匠人的皱纹里,更在我们每一次触摸与记录的行动中。”七条路线如七彩丝线,串联起散落大地的文明珠玉。当年轻的目光与古老的智慧交汇,中华文脉的薪火,正借青春之手燃向未来。
图 4连云港盐河巷风光 姜一航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