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是大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能力的黄金时期。为响应学校 “实践育人” 号召,于 6月 15 日至 6 月 22 日在市图书馆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图书馆的运作机制,更在团队协作中锤炼了本领,收获了成长。
1.实践背景与团队组建市图书馆作为烟台市市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馆藏图书 60 万册,涵盖 22 个大类,年均接待读者 120 万人次。随着暑期到来,图书馆迎来客流高峰,亟需志愿服务力量支持日常运营。我们团队成员涵盖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美术设计等专业,学科背景的多样性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天然优势 —— 文学专业同学擅长文字整理,计算机专业同学熟悉数字设备操作,教育学专业同学善于沟通引导,美术设计专业同学则在活动策划中发挥创意。
团队组建后,我们召开了预备会议,明确实践目标:一是协助图书馆完成日常运营工作,二是提升团队协作与社会服务能力,三是探索大学生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路径。为保障实践有序推进,我们制定了《实践公约》,对考勤、分工、安全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
2.实践内容与实施过程图书管理:用专业方法提升效率
4 名同学组成图书管理小组,承担图书整理、上架、盘点等工作。初期,在管理员指导下,我们系统学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通过制作分类口诀(如 “马列毛邓是 A 类,哲学宗教紧相随”)快速掌握分类规则。面对暑期日均 800 册的还书量,我们创新采用 “三色分拣法”:用红、蓝、绿三种筐子分别盛放文学类、科技类、综合类图书,再按区域上架,使分拣效率提升 40%。
在季度盘点工作中,我们运用计算机专业同学编写的 Excel 核对模板,将图书信息录入后自动比对系统数据,5 天内完成 2 万册图书盘点,发现并修正 32 处条码模糊、17 处位置错位问题,准确率达 98.5%。此外,我们还为 120 本破损图书进行简单修复,用透明胶带封装封面脱落的书籍,对缺页图书做标记备案,其中 23 本经处理后重新投入流通。
读者服务:以青春热情传递温暖
2 名教育学专业同学负责读者服务工作,在服务台与阅览区为读者提供帮助。为方便读者咨询,我们绘制了标注详尽的楼层导视图,标注热门图书区域与自助设备位置,并制作成二维码贴在入口处,供读者扫码查看。针对老年读者使用自助借还机的困难,我们拍摄了 1 分钟操作短视频,打印成图文指南放在设备旁,累计协助 68 位老人完成借还操作。
实践期间,我们接待咨询 500 余次,办理借还手续 800 余笔。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寻找儿童安全教育书籍,我们不仅指引至 J323.1 区域,还推荐了《安全小卫士》等适龄绘本,并陪同找到书籍。家长的感谢让我们体会到服务的价值。我们还为 46 位残障人士、孕妇等特殊读者提供优先服务,协助维护阅览区秩序,提醒读者保持安静。
3.活动策划:靠创意策划丰富体验美术设计与文学专业的 2 名同学组成活动策划组,策划并执行了 3 场暑期活动。“亲子阅读分享会” 邀请 10 组家庭参与,通过绘本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等环节,让家长与孩子感受阅读乐趣;“古籍修复体验课” 联合非遗传承人,教 30 名读者体验纸张拼接技艺,增强文化保护意识;“数字资源培训课” 为中学生讲解知网检索技巧,发放自制手册 50 份。
活动前期,我们通过图书馆公众号、社区公告栏宣传,制作的手绘海报被读者称赞 “充满青春气息”。活动后收集的 45 份问卷显示,92% 的参与者表示满意,68% 希望增加活动频次。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也展现了大学生的创意与担当。
4.团队协作与成长感悟跨专业合作显优势
实践中,团队成员发挥专业特长:计算机同学开发盘点模板,美术同学设计活动海报,文学同学撰写活动总结,教育学同学主导读者沟通。在 “古籍修复课” 筹备中,我们分工协作,有人联系传承人,有人采购材料,有人设计流程,仅用 3 天就完成筹备工作,展现了跨专业合作的高效性。
面对闭馆的突发情况,我们通过微信群紧急分工:3 名同学居家整理图书信息,5 名在岗同学优先处理热门图书上架,当日完成 400 册积压图书整理,保障次日正常开馆。初期因沟通不畅导致 3 本破损图书漏登,我们立即建立交接台账,明确责任到人,此后未再出现类似问题。
5.服务社会强担当看到退休老人通过我们整理的报纸了解时政,农民工子弟借辅导书学习,留守儿童在阅览区安静阅读,我们深刻体会到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实践后期,我们自发在社区设置 3 个图书漂流点,收集流转图书 120 册,用实际行动延续服务精神。
6.问题反思与未来计划实践中也暴露一些问题:对图书馆数字化系统掌握不足,遇设备故障需等待管理员;活动形式不够新颖,未结合短视频等新媒体;团队决策有时效率不高。对此,我们提出改进方案:提前学习系统操作,引入线上活动形式,建立限时投票决策机制。
目前,我们已与图书馆达成寒假合作意向,计划开展 “书香进校园” 活动,为中小学推荐图书、讲解阅读方法。我们还将完善 “颜色标签法”,设计更精准的分类标识,为图书馆运营贡献智慧。
这次实践让我们明白,大学生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在服务公共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既提升了专业技能,又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未来,我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力,服务社会,传递温暖,让实践成为成长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