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的炎炎暑期,“逐梦东林”小水滴公益课堂如一阵清风,为冰城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融合趣味与知识的科学盛宴。这场由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精心主办的公益课堂,不仅为孩子们播撒下科学的种子,更成为大学生志愿者们践行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平台,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别样光彩。
“逐梦东林”小水滴公益课堂的志愿者团队,是由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共同组成的热血集体。他们来自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微生物学等多个专业领域,不同的知识背景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筹备与实施公益课堂的全过程中,这些年轻的志愿者们不仅将知识娓娓道来,更在实践的熔炉中收获了宝贵的成长。
用知识点亮希望,是志愿者们心中沉甸甸的责任。对于他们而言,参与“逐梦东林”小水滴公益课堂绝非一次普通的社会实践,而是一场意义深远的使命之旅。他们怀揣着热忱,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推开科学的大门,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唤醒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课程设计阶段,志愿者们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心血。他们反复钻研课程大纲,精心设计每一个趣味实验,只为让课程内容既蕴含科学的严谨,又充满互动的乐趣。在《光的神奇之旅》这门课上,志愿者们通过“水中筷子变弯”“硬币隐身”和“手影表演”等生动有趣的小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光的传播原理,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而在《奇妙的声音世界》课程中,他们借助“土电话”实验,清晰地展示出声音的振动传播方式,让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探索声音的奥秘。
这些精心设计的实验,不仅牢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像一颗颗石子,在他们心中激起对科学的好奇涟漪。
参与公益课堂的过程,亦是志愿者们自我蜕变、收获成长力量的过程。在与孩子们的朝夕互动中,他们渐渐学会了如何用更贴近孩子的方式沟通,如何巧妙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问题。在筹备和实施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里,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从最初的略显生涩到后来的从容应对,每一步都是成长的印记。
志愿者们纷纷感慨:“通过这次公益课堂,我不仅巩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的内容。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科学的好奇光芒时,我内心充满了欣慰与自豪。”“这次活动让我真切体会到教育的强大力量。我们很高兴看到孩子们通过这些趣味实验和互动课程,深深享受了科学探索的过程。”
“逐梦东林”小水滴公益课堂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的滋养,也在于为大学生志愿者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广阔平台。通过这次活动,志愿者们收获了成长的喜悦,更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榜样,带动更多大学生投身到公益事业中来,让爱心与责任在校园中传递。
团队指导老师栾晓欣表示:“我们希望借助这样的公益课堂,让更多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更能实实在在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这是一种双向的成长与收获。”
“逐梦东林”小水滴公益课堂的成功举办,为冰城的孩子们带来了科学的启蒙,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探索未知的种子;同时,也为大学生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锤炼自我、成长蜕变的舞台。他们用青春的热情与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为乡村振兴和教育普及事业注入了鲜活的力量,让爱与知识在夏日的冰城不断传递、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