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仰恩大学“莆阳拾遗者”实践队以“生态守护文化”为主线,在木兰溪流域开展非遗保护与生态调研。实践队先后走进莆田市博物馆、美术馆,探寻千年木兰陂,打卡莆田兴化府历史文化古街,参访了“小水滴”实践基地。通过科技赋能与文化寻根相结合的方式,探索非遗活态传承保护新路径。
“莆阳拾遗者”实践队探访非遗木雕 在参访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小水滴”实践基地时,实践队学习了水质监测技术,并乘船深入木兰溪流域开展实地调研,体验到“荔林水乡”特色的幸福河湖,切身感受治理成效。在莆田科技馆,队员们为“‘禹’见小水滴”研学团的小朋友们开了一堂生动的科普体验课,通过沉浸式互动教学深化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内涵。
“莆阳拾遗者”实践队参加“小水滴”实践基地揭牌及研讨 深入莆田市博物馆、美术馆,队员们了解了1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亲身体验木雕《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工艺,近距离领略了“大国工匠”郑春辉大师的精湛技艺与人格魅力。在莆田非遗技艺传承场所,我们还与木雕非遗传承人进行深入的交流,队员分组跟学木雕基础技法。在莆田兴化府历史文化古街,国家级非遗莆仙戏和很多非遗美食深深吸引了我们,队员们一一做好记录拍照,计划编入《莆仙文化手账本》。
VR体验莆阳文化 此次实践创新性地构建了“生态治理-非遗保护-科技赋能”三位一体的调研模式,实践队发现木兰溪流域的生态治理为非遗创作提供了新素材,而传统技艺中的生态智慧也为当代环境保护提供了文化支撑。队员们表示,将持续关注莆阳大地,致力于木兰溪流域木雕、莆仙戏等非遗瑰宝的活化传承,让其在绿水青山间薪火相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图文:黄展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