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途智优小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纪实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数学院 张力元 关诏 陈俊元 于天泽
7月下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经济统计学“粮途智优小组”团员前往家乡当地交通投资集团与粮食局,进行社会实践实地调研活动。
小组成员结合家乡“中原粮仓”的实际特色,深入探索“中原粮仓”交通运输动脉与粮食安全命脉的协同,以数据为眼、统计为尺,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
近年来,大数据应用管理分析在各行各业都得到愈发广泛的应用,而交通行业尤其重视道路数据的实时共享与联动协同。
在当地交通投资集团,智慧高速监测系统成为他们触摸“数据驱动治理”的窗口。技术人员的讲解揭开了庞大交通数据网络的神秘面纱——海量的车流动态、事故信息与天气参数在计算机联动技术下汇成清晰图景。
小组尤为关注其预警机制:CV可视化技术如何与12328部门无缝衔接,编织起高效立体的安全防护网?小组成员以数据思维拆解其运行逻辑,思考数据响应时效如何量化评估。
当听到“陆港结合”战略时,小组成员捕捉到地理数据(河网分布与“米”字形路网)与成本效益模型在此宏大规划中的基石作用。
小组转战当地粮储局,经济统计的专业触角深入粮食储运的细微环节。通过访谈、交流学习与数据梳理,小组勾勒出粮食运输图谱:陆路占据85%的核心地位,其中散装与罐装货车是主力。粮食流向数据更揭示出双重使命——省内供给加工产业,省外直抵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口粮供给。
面对运输成本与损耗难题,小组成员们通过时间序列等,体会到粮价稳定的背后是加工厂布局优化与路线升级的持续作用;而实时传感技术对温湿度的监控,则被他们视作降低损耗的关键数据节点。
基于扎实调研与统计分析,小组提炼出“高效、数字支撑、联动完善”中原粮仓粮运现状画像,也精准定位了物流方式单一、成本高企等痛点。结合“十四五”粮食战略,构建陆水铁多式联运的“立体网络”绝非简单叠加,亟需精准的流量预测与路径优化模型支撑;推进数字化调度平台,本质是构建更强大的粮食物流数据库与智能算法中枢;深化政企协作与区域联动,则呼唤建立更高效的数据共享与政策评估机制。
此次调研,是经济统计学子走出课堂、丈量现实的生动实践。小组成员体会到数据、统计的重要性,以及交通动脉与粮食命脉的协同发展,以专业领域看待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跨界融合助力体育新生态
- 2025 年,嘉兴大学平湖师范学院暑期实践团,以 “重‘棒’出击” 为主题,在浙江平湖林埭镇和杭州新浪潮棒球馆开展 60 天调研,探
- 202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