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号召,2025年7月12日至8月1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粤港澳大湾区实践团,在张建荣老师悉心指导下,奔赴产教融合示范地广州市,围绕就业与产教融合主题,开展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通过参观企业、走访企业家、个别访谈、随机采访、蹲点调查等形式,实地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切身感受产教融合政策实施情况,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叠加难题贡献智慧。
实践团参观走访多家制造类、商贸类企业,对话多位中小企业家。企业家们热心接待,耐心回答,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介绍了企业人才短缺现实困境,指出了存在理论落地难的问题。受访企业负责人一致表示,中小企业所需人才绝非“从家门到校门再进企业门的‘三门’纯理论人才,而是更垂青具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们唯有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广泛接触社会,主动参与实践,在社会大熔炉中磨砺自我,走出校园后才能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一位制造业企业家在交流中直言,“应届大学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难以满足企业需要,中小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历的人,不太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访谈广州欢欢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时,企业家结合多个身边所招收大学生案例,讲到应届毕业生求职时普遍缺少实际经验,企业不得不花大量功夫对他们进行实操培训,给企业增加了用工成本,对生产进度造成影响,降低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招工用工中的切肤之痛,令在场的团队成员深受触动,大家感到增加社会实践非常重要。
在谈到企业参加产教融合时,很多企业负责人表示,“不太清楚这项政策,但希望能与高校对接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少数企业家表示,“听说过这项政策,不了解具体实施情况”。

图一为实践团在企业采访。罗彤供图
在广州的商场、街道、园区,实践团围绕产教融合政策对80多名市民进行随机采访,在采访成功的30人中,仅有10人表示“听说过产教融合政策”,大部分受访者对产教融合政策“不知晓”、“没听过”。实践团收集到的这些产教融合政策学习宣传和实施落地情况,为理解产教融合政策落实面临的现实社会挑战提供了微观视角。

图二为实践团在商场采访路人。罗彤供图
在广州市花都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产业园区,实践团选择一家音响企业进行实习,深入一线调研。在企业员工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现场感受岗位对实际操作的具体要求,发现从学校课堂到真实职场、从所学到所用迁移困难。一位实践团成员坦言,“在学校以为学好专业课就足够了,没想到实习时很多专业课知识不知道如何‘落地生根’于实际工作场景。”。实践团全体成员感叹,“这段沉浸式实习经历,给大家当头一棒,让大家深刻体悟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产业与教育融合的迫切性现实性,更为洞察产教融合的深层价值凿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之窗。”

图三为实践团队在企业实习。罗彤供图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赴大湾区实践团收获颇丰。在与企业沟通交流中,实践团的同学们通过实地调研,不仅获得了对就业形势的直观认知,深化了对产教融合政策的理解,更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未来的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这次实践既是一次立足现实的深度调研,更是一堂生动的成长必修课,帮助在校大学生领悟“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深刻内涵——既要深耕书本,更要投身实践;既要做勤学的思考者,更要当笃行的实干家。唯有如此,青年学子才能以更加务实的姿态迎接未来的社会挑战,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锻造真本领,让青春在产教融合的沃土中绽放绚丽之花。
实践团队: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大湾区实践团
指导教师:张建荣
文稿作者:周溪、刘祖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