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指尖有温度,泥土会说话

    发布时间:2025-08-08 阅读:
    来源: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经管学部“薪火泥缘”队
指尖有温度,泥土会说话:我们在惠山泥人里读懂了传承
为响应国家文化传承政策,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经管学部“薪火泥缘”队于7月5日前往无锡惠山古镇,开启了一场触摸老手艺温度的惠山泥人体验。

图1为惠山古镇工作室。韩思妍 供图
活动伊始,团队跟随着工作室的泥塑老师任老师来到了古镇工作室,任老师向我们讲述了惠山泥人的历史渊源与独特工艺,阐释了泥人文化蕴含的民俗意义还有传承现状,团队成员们也近距离的参观到一系列的泥塑作品。

图2为团队成员观看相关视频。韩思妍 供图

图3为团队成员聆听老师讲解。韩思妍 供图
惠山泥人的选材,任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泥人的原料。从阳山白泥的选取、揉泥醒泥的讲究,到捏胚、彩绘的步骤。此泥土质地细腻、可塑性强;但缺点是,水分挥发较快,易干裂。通过任老师的详细讲解,团队成员们对惠山泥人的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图4图5为惠山泥人工艺作品。韩思妍 供图

图6为惠山泥人在阴干的工艺作品。韩思妍 供图
活动中期,团队成员在任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泥人制作,老师给我们每人分发了一团泥土,我们听着老师的指导看着大屏幕上的教程图制作着泥兔子。我们笨拙的捏出了第一尊泥人,通过亲身体验,成员们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图7为泥兔子制作分解图。韩思妍 供图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为惠山泥人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助力,推动了当代青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双向奔赴”的良好态势。“薪火泥缘”队的成员们深切领悟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先锋责任。他们规划在未来开展更多的宣传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到底。

图8为团队成员与老师的合影。韩思妍 供图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超二工厂里的青春协奏曲
  • 7月1日在奇瑞与华为联袂打造的“超二工厂”总装车间,一群头戴蓝色安全帽、身着统一工装的高校志愿者,正围拢在一辆尚在流水线上
  • 2025-08-08
  • 指尖有温度,泥土会说话
  • 为响应国家文化传承政策,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经管学部“薪火泥缘”队于7月5日前往无锡惠山古镇,开启了一场触摸老手艺温度的惠山泥
  • 2025-08-0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