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广外艺青云实践队助力残障青年打开电商新世界

    发布时间:2025-08-06 阅读:
    来源: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青云实践队
 2025年6月5日至25日,在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举办的“新媒体电商技能培训班”上,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青云实践队的队员们,基于前期对残障群体就业困境的深入调研,全程参与教学辅导,助力二十余名残障学员掌握电商运营技能,探索“云端”就业新路径。该培训班由荔湾区残联就业服务所主办、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承办。
  
青云实践队在为残障人士授课 林优菡通讯员摄
  培训教室里,键盘敲击声、轻声讨论与偶尔的笑声交织。患有轻度言语障碍的小林(化名)正对着手机镜头,略显紧张但认真地重复着直播开场白:“大家好…我…我今天带来的是…”,汗水浸湿了他的额角,一旁陪伴的实践队员轻声鼓励。不远处,肢体障碍学员小陈(化名)在队员梓城“眼看、口述、手势确认、反复实操”的引导下,手指虽不灵便却执着地点击鼠标,成功将一件虚拟商品上架,梓城立刻竖起大拇指肯定:“陈哥,这一步做得非常标准!”这一幕幕,是青云实践队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生动缩影。 
  实践队队员张梓城给予学员们鼓励 刘俊怡通讯员摄
  “调研时倾听了太多残障朋友的心声,他们对拓宽就业渠道的渴望非常强烈。”实践队负责人叶小琦表示。团队此前的深度访谈和问卷分析清晰揭示了传统就业渠道的限制,也敏锐捕捉到新媒体电商灵活、可远程操作的优势可能带来的机遇。“这扇‘新世界之窗’,值得我们去帮他们推开。”叶小琦说。
  如何让抽象的电商知识变得可触可感?队员们颇费心思。枯燥的平台规则被拆解成“水果摊老板如何吸引顾客”的生活案例;复杂的运营策略化为互动问答。队员林华君注意到学员心态的变化:“课后听他们兴奋地说‘直播带货原来这么有趣’、‘我也想试试卖自己做的工艺品’,你能真切感受到他们眼里有光,心里有火,那份‘想干’的劲头是培训最宝贵的基石。”
  “随时响应、随时鼓励、随时调整”是青云实践队践行的服务理念。面对听力障碍学员小雅(化名)理解口头讲解吃力的情况,队员林优菡立刻调整方法,拿出纸笔画图示意操作流程,配合简单手语和清晰口型。看着小雅紧锁的眉头舒展,露出恍然大悟的笑容,优菡深有感触:“传授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帮他们建立‘我能行’的自信,架起通往社会的信心之桥。” 
队员林优菡与学员讨论直播话术 刘俊怡通讯员摄
  培训成效在学员们身上悄然显现。心智障碍青年小杰(化名)成功剪辑出第一条短视频后兴奋地表示:“以前觉得开网店做直播离我太远了,现在我觉得好像…真的可以试试!”学员阿玲(化名)则朴实地评价:“志愿者教的东西不是花架子,是真的能马上用起来的。”
  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理事长张倩昕肯定了实践队的价值:“青云实践队难能可贵地将学术调研转化为可落地、可复制的精准帮扶方案,为残疾人就业服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范式。这种‘从调研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模式具有示范意义。” 
  实践队师生与融爱社会服务中心的理事长及社工合影 叶小琦通讯员摄
  在荔湾区这个平凡的培训教室里,青云实践队的年轻人们,正用扎实的调研铺路,用创新的实践耕耘,更用无微不至的“三个随时”传递着尊重与温度。新媒体技能,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点亮梦想星空的火种,是驶向“无障碍生活、无差别就业”理想彼岸的方舟。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梦想,大声说出来!
  • 人文学院“三点半课堂•金钥启智 青耘笃行”暑期社会实践队
    开展“我的梦想”主题演讲会 让埋藏在心底的心愿放声生长
  • 2025-08-0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