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电路联社区,情满顺江畔: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护人心·银龄溯忆“实践团的创新四重奏

    发布时间:2025-08-06 阅读: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学院“工护人心·银龄溯忆”基层服务实践团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治理效能作出新部署的时代强音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工学院“工护人心·银龄溯忆”基层服务实践团于2025年7月来到成都市武侯区顺江社区,交出了一份闪耀着专业智慧与青春热忱的实践答卷,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绿色发展、应对老龄化、文化自信自强、基层治理现代化等重大战略号召,将严谨求实的工科思维与创新高效的专业素养深度融入社会实践。团队在成都的河岸、社区网格、公共场馆中,开展了一系列精准对接需求、富有技术含量、饱含民生温度的服务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工科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系统思维守护绿水青山,工科巧劲赋能绿色实践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工护人心·银龄溯忆”实践团队的工科系统性思维应用于生态保护“青春低碳行,护河听民声”行动中,团队成员进行不仅是一次徒步净滩的体力付出,还是一次“数据化”的生态观察,成员们在沿清水河徒步同时记录水质、植被状况及垃圾分布类型,为后续生态评估提供一手资料,这份工科人的严谨 “舍不得”科普集市中进一步升华。活动中精心设计的“钓可回收垃圾”、“击倒大件垃圾”、“垃圾分类大问答”等模块化互动游戏,是一套精心设计的的“环保知识传输系统”,通过游戏化机制即通关,积分,兑换奖励这一流程显著提升居民参与度与知识留存率。将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无废城市”的宏观政策,转化为社区层面可操作、可持续的绿色生活实践,体现了工科思维在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上的独特优势。

      (精准对接“一老一小”,专业素养提升服务温度

       聚焦国家“一老一小”重点关切,团队充分发挥工科背景下的需求,基于“分析精准化、流程设计标准化、服务实施高效化”优势,在“青春入网格,温情暖银龄”活动中,团队前期进行了严谨的需求调研与名单梳理,如同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确保了慰问物资牛奶的精准投送和服务内容的个性化定制,探访过程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流程清晰,展现了良好的工科的项目管理素养。

       “青春伴书行,文脉共传承”实践服务中,成员们化身高效“图书管理员”,运用系统分类、流程优化思维,科学分工,高效完成书籍归类、上架,特别是承担起图书扫描入库的数字化基础工作,为图书馆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服务,同时在服务中团队成员精准识别并满足老年读者的找书需求,展现了工科服务的人文关怀。而 “青春护健康,科普润民心”活动,更将工科的结构化设计能力发挥到极致:将复杂的健康知识拆解为清晰模块,并创新设计“模拟刷牙”、“坐姿挑战”、“知识闯关”等互动环节,一套寓教于乐的“健康科普教学模型”,显著提升了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接受度,有力助推了“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基层科普实践。

       “夏夜养生集市”里,团队将“草药辨识”、“草药连连看”游戏、“体质匹配茶饮”、“义诊义剪”等功能模块有机整合,形成流畅的沉浸式体验闭环。这让深奥的中医“药食同源”智慧变得可感、可知、可用,精准满足了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的多元化健康需求,体现了工科模块化集成与用户体验优化的优势。

      (技术活化文化传承,创新范式涵养时代新风

       响应“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号召,团队在“青春系廉韵,广袖传新风”活动,巧妙运用了沉浸式体验设计和符号化表达的特点将汉服体验区布置得如同一个精心布置的“传统文化交互界面”,让居民通过穿戴感受不同朝代的服饰,从而沉浸式体验当时朝代的文化与风韵;礼仪教学环节则通过动作分解教学传递“克己复礼”的修身智慧;在荷花簪手工制作环节,通过亲手制作将抽象的“清廉”精神物化为具象的、可佩戴的符号,深化对“清廉”的理解。这种将传统文化元素解构、重组并赋予现代互动形式的创新,是工科跨界思维赋能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为涵养廉洁文化、提升基层精神文明注入了新颖活力。

       (数据驱动隐患治理,青春智慧筑牢安全基石

       围绕三中全会“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求,团队在“青春绘安全,童趣护社区”活动,展现了工科青年的问题导向与数据意识,活动并非简单的游戏互动,而是后续“井盖图画行动”的关键前期调研,成员们引导孩子们进行“井盖寻踪”,如同进行一场社区安全“扫描”,系统性地发现并记录存在裂缝、松动、缺失等隐患的井盖位置信息。这些实践的真实信息被实践团整理后精准反馈给社区,为后续的精准维修和美化警示提供了重要依据。活动本身以粘土创作激发童趣,但内核是利用用户参与和实地勘察相结合的方式。这种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一次社区公共安全的风险点初步排查,是工科思维助力精细化也是预防性基层治理的创新尝试。

       总结青春答卷:工科基因铸就服务新范式

       “工护人心·银龄溯忆”实践团的七月实践,是工科青年响应时代召唤、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的典范之作,在活动期间团队响应国家战略,用系统设计、流程优化、数据驱动、创新集成等工科方法论将宏大政策转化为可执行、可评估、可持续的基层服务项目,团队成为了政策的“转化器”也是“加速器”。从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到健康科普的互动模型,从环保游戏的机制设计到安全隐患的数据采集,工科思维,显著提升了志愿服务的精准度、效率性和专业性,让传统服务焕发新效能,而当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相融合,在文化传承中运用体验设计,在社区治理中引入用户参与,在健康科普中构建互动模型。工科跨界融合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巨大潜力,为基层服务创新提供了“工科方案”。

       本次活动深入基层的实践,锤炼了队员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厚植了家国情怀,实践团成员们用行动证明,新时代工科青年既能“仰望星空”紧跟国家战略,更能“脚踏实地”以技术之长服务人民所需,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先锋力量。未来,“工护人心·银龄溯忆”实践团将持续深化“专业+服务”模式,紧跟国家发展脉搏,把此次实践中验证有效的工科方法、创新模块和数据经验,固化为常态化、项目化的长效服务机制,不断拓展服务边界,提升服务能级,在科技强国与民生福祉的交汇点上,这支充满工科智慧与青春激情的队伍,将继续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更多科技理性与人文温度交相辉映的精彩篇章!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节气探秘传古韵,巧手制扇绘清凉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五山菁英志愿服务团走进南通市闸桥社区,开展“大暑蕴智,华夏传慧”暑期活动。通过讲解二十四节气知识和漆扇制
  • 2025-08-0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