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西安理工大学“绿野猕踪”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8-01 阅读: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绿野猕踪”实践队
“绿野猕踪”实践队深耕猕猴桃产业调研 助力乡村振兴落地生根
近日,西安理工大学“绿野猕踪”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围绕猕猴桃产业发展,下乡进行系列调研活动。实践队先后走访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周至县昌东村和眉县齐峰果业有限公司,从科研创新、基层实践、企业运营等多维度深入探究产业发展现状,为推动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深耕科研高地 解码产业“基因密码”
实践队下乡首站是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作为国内领先的猕猴桃科研机构,这里不仅是技术研发的高地,更是一座生动的“猕猴桃百科全书”。在研究院的猕猴桃主题展馆中,通过专业人员的详细讲解、丰富的图文展板和互动模型,实践队系统了解了猕猴桃从野生品种到人工培育的完整演化历程。随后,实践队走进研究院的试验示范基地。田间地头,挂满枝头的猕猴桃长势喜人,绿意盎然。专业人员向队员们详细讲解了优质品种的选育标准,包括果实大小、口感、耐储性等关键指标。此外,还介绍了标准化种植技术的要点,如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研究院负责人表示,“每一颗优质猕猴桃的背后,都是科研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我们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帮助农户提升种植效益。”
研究院的科研人员还特别提到,他们一直在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发展更加安全和营养绿色农业。他们正在研发一种新型的生物肥料,如果该产品研发成功并能大规模投入使用,将显著提升猕猴桃的糖度和营养价值。这不仅能提高猕猴桃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推动绿色农业蓬勃发展。

 
扎根乡村一线 倾听振兴“民生之声”
离开研究院后,实践队前往周至县昌东村,与村干部、种植户深入座谈并开展入户调研。
村干部详细介绍了该村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规模:目前全村猕猴桃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年产量达3000吨,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里成立了多个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个体农户”的模式,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销售,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收益。调研中也发现产业发展瓶颈:交通条件较差,丰收季遇恶劣天气易影响运输;品种结构单一,新品种推广慢;部分农户沿用传统种植方式,品质参差不齐;65%农户依赖中间商收购,价格话语权弱;冷链物流覆盖率仅40%,鲜果损耗率高。实践队之后在昌东村进行问卷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和访谈记录300余份,计划围绕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等形成专题报告,搭建“农户-专家”对接平台。
新兴技术赋能破解分拣“效率难题”
随后,实践队参观了当地新兴的致力于实现猕猴桃智能化分拣技术的企业。在生产车间内,企业负责人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智能分拣设备的运行原理:通过光学检测、重量传感等技术,设备能够对猕猴桃的大小、甜度、表面瑕疵等指标进行精准判定,并快速完成分级。这套设备是从荷兰进口的,总投资约300万元,分拣效率高达每小时17吨,是传统人工分拣的20倍以上。企业负责人介绍,这套智能分拣系统不仅大幅提高了分拣效率,还能实现果实品质的标准化分级,为不同市场需求提供精准供给,助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企业还开发了一套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实时记录每一批次猕猴桃的分拣数据,实现猕猴桃从采摘、分装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溯源,为种植户和合作社提供科学的种植和销售建议。这种“技术+数据”的模式,正在推动周至猕猴桃产业向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对话龙头企业 共探发展“合作路径”
实践队最后一站是眉县齐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负责人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猕猴桃分拣线、电商包装车间及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展区,感受到了现代化分拣的高效精准、电商包装的特色优势,系统了解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历程及齐峰公司的产品与技术创新成果。访谈环节,实践队就公司发展战略、市场销售、种植技术等提问,相关负责人逐一解答。活动尾声,双方达成合作,举行挂牌仪式并合影留念,为校地合作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桥梁。
此次系列调研活动,实践队从科研、基层、企业多视角摸清猕猴桃产业发展脉络,既为自身学习积累了实践经验,也为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方向,彰显了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多彩大学生网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多彩大学生公众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