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中华文字的起源与演变,感悟汉字承载的千年文明,七月,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溯光者文化探险队前往安阳文字博物馆,在甲骨青铜间触摸文明脉络,在笔墨纸砚中感悟文字魅力。这场以“解码文字演变,传承文化基因”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专家座谈、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让青年学子深度领略了中华文字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图为团队在安阳文字博物馆)
溯源:从刻符到活字,触摸文明的年轮 活动中,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字法自然”“甲骨惊天下”“金文耀神州”等展厅。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到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从古朴庄重的小篆,到流畅便捷的隶书、楷书,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文展板,系统展现了中华文字从起源到成熟的演变轨迹。
(图为团队在安阳文字博物馆听讲解)
在青铜器展区,司母戊鼎的铭文、毛公鼎的长篇记事刻辞,更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文字从“记事符号”到“文化载体”的演变,理解了“金文”何以成为研究商周历史的“活化石”。
(图为团队在安阳文字博物馆观赏青铜器)
对话:在笔墨传承中感悟文化担当 “汉字不仅是书写符号,更是民族精神的凝练。”在与博物馆研究员的座谈中,这句话引发了学子们的热烈讨论。以《说文解字》为例,解析“孝”“礼”“信”等字的构形逻辑:“‘孝’字从老从子,寓意子女承顺父母;‘信’字从人从言,强调人言为信——这些文字背后,是中国人的价值观与处世哲学。”
孟同学结合新媒体实践分享道:“如今我们用键盘敲出的每一个字,都源自古人的创造。作为青年,我们有责任让古老文字在新时代焕发活力。”这番话得到了团队的呼应,大家围绕“如何用短视频解读汉字故事”“怎样设计文创产品传播文字文化”等话题展开头脑风暴,不少创意构想得到了肯定。
(图为团队在安阳文字博物馆感受文字之美)
夕阳透过博物馆的玻璃穹顶,洒在“字”形雕塑上,光影流转间,恰似文字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文字博物馆之行,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更是一场文化的寻根。“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对文字的敬畏与热爱,继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汉字之美、文明之盛。”周明的话,道出了所有学子的心声。
活动最后同学们围绕“文字传承与文化自信”展开讨论。总结出,文字是文明的载体,中华文字的演变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文明史。希望大家通过此次实践,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自觉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
(图为团队在学院楼展开讨论的合照)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不仅深化了对中华文字文化的认知,更激发了大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热情。同学们表示,将把此次活动的收获转化为学习动力,努力让古老的文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鲜活的生命力。